如何用一句话说明你是纯粹的中国人?
"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有人曾说,如果赵丽蓉老师和陈佩斯老师还一直活跃在春晚的小品舞台上的话,那可能后面就没有其他人什么事了。
这话并不绝对,毕竟 " 江山代有才人出 ",未必后来者就不如前人。
但情怀这回事总是存在于执迷不悟的观众心里,甚至会成为一种符号。
在赵丽蓉老师逝世的二十年后,可能所有当年排练小品的人都不曾想到过,那句 "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成了中国内地网友们在网上识别 " 你好,我是中国北方网友 " 的 " 反特 " 暗号。更有人调侃说,如何在海外撤侨时识别没有护照的自称是 " 中国人 " 的人?
还是这句 " 宫廷玉液酒?",如果对方答得上下一句,那说明妥妥是同胞。
因为这句春晚上的小品台词在网络未曾发达时通过电视娱乐了两代人,在网络已经发达时通过玩梗影响了三代人,并可能继续影响下去。
虽然很多人,包括赵老师的同龄人、晚辈,还有无数的 90 后甚至 00 后都会缅怀她,但对于大多数不了解她的观众们来说,印象仅限于 " 春晚小品皇后 " 的经典。
而早在 86 版《西游记》中,杨洁导演早已网罗了全国各地的曲艺界大家参演,在《斗法除三怪》那一集中,赵丽蓉老师同李文启老师饰演了车迟国的王后与国王,今天看这一集,会发现赵老师的王后明显偏袒那搞怪的三个师兄弟,一句 " 错啦!你猜错啦!" 满是溺爱。
有意思的是,几年后,在电影《过年》中 " 王后 " 与 " 悟空 " 成了一对母子。这部电影也让赵丽蓉老师获得了 1992 年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还有当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电影中的赵丽蓉时常依偎在李保田老师的怀里,是男人的贤内助,也是儿女们的好母亲,生气但无奈,懦弱却善良。" 悟空 " 和媳妇打架她只能无力地收拾一地狼藉,最后倔强的 " 丈夫 " 李保田说:" 走!咱们走!"
她也只能依依不舍又心甘情愿地坐上雪橇。
好在很多很多年后,大家都遗忘了那个农村的苦命老妇,记住了每年春晚上泼辣伶俐又明事理还挺时髦的赵丽蓉。
在中国内地的互联网文化中,赵丽蓉老师是个神话,无论哪一代观众对她都是宽容的:
不识字的老太太是位老艺术家,不忌讳用满嘴的宝坻话演一段小品,唱一段评剧。老搭档换了几茬,最后锁定了干儿子巩汉林和干儿媳妇金珠,年年上春晚年年演小品,用她朴实甚至有些粗糙的语言说一个社会现象——
" 你奶奶个爪儿!这盘萝呗(萝卜)要八十?!"(此处必须用方言),她的语言和视角影响了很多人。似乎,她也不介意让自己看似粗鄙实则细腻的眼睛,把世间百态呈现出来。
1993 年,她在喜剧电影《孝子贤孙伺候着》做了陈佩斯的 " 妈妈 ",自然、朴实,人没出场,声音先响起 " 我说那土葬比火葬好咧!"
一个近七旬的老人家,丝毫没有避讳地穿着寿衣躺在棺材里,当年看是笑话,如今看却是真话。
" 我怕个啥?" 赵丽蓉在电影里说。
的确,赵老师没有什么顾虑。1928 年出生的赵丽蓉到了 1949 年时就已经 21 岁了,一岁登台,六岁演戏,1945 年就成了 " 角儿 ",那时相信看这篇文章的绝大多数人都没出生。
她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从战火纷飞走进太平年月,从荒唐无理忍到人人尊敬,一场 " 花为媒 ",她和新凤霞唱了几十年,还被拍成了电影记录在中国曲艺的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