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蓉老师为什么能 " 常青 " 呢?可能是她糊涂,也可能是她明白。我看过一个纪录片,片中她与新凤霞老师坐在一起,她说一起,新凤霞笑一阵,笑到最后大伙都乐,因为这位唱戏的妇女就是粗糙的,奈不得世间的无聊,也看不得潜藏的冷酷。
" 你说啥叫‘艺人’?我看港台那边好多明星都管自个儿叫‘艺人’,我才知道人家也叫自己‘艺人’!这‘奏’是说人家也觉得‘艺’字当头!"
以上,是上世纪某一次文艺界开会时赵老师在会上说的话,全程我可以用宝坻话说出来,可惜这是文字,但赵丽蓉在历史中还是留下过这番话的。
在几十年后,有的人记得,有的人没记住。
不过赵老师应该也不会在乎,她自顾自地在舞台上翻着花手,说着方言,为一段小品苦练毛笔字,为一段现代舞排练一个月。
" 蹚个(探戈)就是蹚呀么淌着走 ……"
很多很多年过去了,问身边的人,大多都能接上下一句。就像那句 " 宫廷玉液酒 " 一样。
所以,赵丽蓉老师的魂早已如中国曲艺一样深入人心,她不在人间,但人间都有她和她的足迹,这足迹从上世纪的战乱一直蹒跚着走到世纪之交。
甚至在新世纪的时候,她的魂魄还在告诉别人:
怎么识别你是不是中国人?一句话,宫廷玉液酒,说!说下一句 ……
网上有网友自发整理的赵丽蓉小品合集,每次看到 1999 年的最后一次赵老师出演的小品时,弹幕上总会有人写出一句话:
奶奶,再见!
1988-1999,春晚上那位绽放风华的老艺术家留给中国观众的不仅是笑声,还有缅怀,更有中国观众发自内心的灵魂认同: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只是在笑声过后,说这句台词的人,脑海中多少总会浮现出那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
丽声轻唱花为媒,蓉颜宛在面满泪。
鉴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颜值力:
国民度:
发展性:
演技水平:
商业价值:
综合得分:80 分(一颗星代表 4 分,满分 100 分)
" 鉴 " 议:
2016 年 3 月 11 日,央视新闻发微博纪念赵丽蓉老师 88 岁冥诞。
没有赶上这个日子,只是忽然想起赵老师曾说 " 艺人 " 的 " 艺 ",还有如何用一句话表示自己是中国人的这个梗,只是觉得,原来老人们早就讲过的道理都是代代传承的。
无关批评谁、无关指责谁,只能用以前对 " 角儿 " 的称谓说一句:
赵丽蓉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