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女性事业与家庭的平衡问题。
全职妈妈想要重返职场,却要面临来自家庭和职场的双重压力,既要面对职场从零开始的不适,也要面临身份变化所带来的家庭问题,甚至,最终事业有成的女性要照顾事业不如自己的另一半感受 …… 国产家庭剧中这样的情节不在少数。
刚刚结束的《我们的婚姻》和《婚姻的两种猜想》就不约而同地填充着这些内容。
《我们的婚姻》剧照
第四,即使步入婚姻,已婚女性最终要完成独立、成长,大概率也要面临丈夫出轨,甚至是出现意外。
《我的前半生》里面生活优渥的全职太太罗子君(马伊琍 饰)在丈夫出轨后一切归零,面对各种困难,打怪升级;《三十而已》中顾佳(童瑶 饰)不仅要面对丈夫出轨,还要替夫扛起还债的担子;《我们的婚姻》中蒋静(曹曦文 饰)一直被不平等的婚姻围困,遇到婚姻危机时开始意识觉醒;到了《心居》这里,冯晓琴(海清 饰)开始走入职场、探索自身价值的源头也是因为丈夫的意外离世 …… 或许有剧情推进的需要和合理性,但情节在作品之中的重复使用,还是容易给观众一种 " 女性成长与独立一定要婚姻不幸 " 的观感。
不可否认的是,以上这些情节或许是符合现实的,但一个问题是,每部剧里这些情节的相似,以及狗血式堆积,属实让屏幕外的观众适应不了婚姻的节奏。
最致命的是,当国产剧扛起 " 现实 " 大旗之后,这批同类型剧集便扎堆上线,加深了观众紧张的 " 恐婚感 "。
《我的前半生》剧照
仅 2 — 3 月,就有《完美伴侣》《婚姻的两种猜想》《相逢时节》《我们的婚姻》《心居》等作品上线,这些剧集将夫妻闪婚闪离、婆媳关系矛盾、全职妈妈重返职场,女强男弱关系下的磨合,以及丈夫出轨、甚至意外死亡等等内容展现在观众面前,一记记反映婚姻家庭问题的直拳毫无间隙地打在了观众身上。
这些直拳在让他们产生共鸣、引起讨论之余,或许会反思、赞同,但也可能会变得恐惧。
该去哪里找治愈感?
将矛盾冲突集中加料,对于剧集来说是有好处的。
最明显的是利于话题形成。抖快 B、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聚集的年轻受众,以及覆盖面较广的下沉市场,都热衷于对此类高能片段进行话题讨论,从而可以引流到正片。
然而,一开始的新鲜感过后,叠加式传播极有可能带给观众致命的 " 恐婚感 ",最可惜的是,这些剧集只做到让问题和矛盾赤裸裸展现出来,却没有负责最后的治愈方式。
大部分的国产家庭剧,给到的治愈只是一个所谓大快人心的结果,比如剧中小三总是不能得偿所愿,渣男总会失去所有而幡然醒悟却物是人非,女主在经历磨难之后事业成功或事业爱情双丰收,曾经婚姻、家庭关系不理解的双方,共同经历过困境而彼此理解 …… 温馨结局背后,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的剧创方式,对于观众而言,总有种强行大团圆之感,缺少说服力。
那么,真正的治愈感家庭剧该是怎样的模样?几个例子可以寻得解答——
《父母爱情》这样细数长流的爱情故事,更多的是夫妻二人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在平平淡淡的家庭琐碎之中,笑点泪点并存,最终成为经典之作;《以家人之名》的前半段甚至被不少观众寄予 " 中国版 1988" 的期待,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彼此间的互相帮助,组成的 " 奇怪家庭 " 每个人都异常温暖,虽然可惜的是,该剧后期也陷入到了传统偶像言情剧的情感纠葛老路子;刚刚落下帷幕的《人世间》,虽然靠 " 令全网暴哭 " 出圈,但故事里周秉昆与郑娟二人互相搀扶、攻克难关,也是让无数人的内心暖意十足 ......
《父母爱情》剧照
家庭婚姻生活其实都是鸡毛蒜皮、柴米油盐,但如何使观众感受到夫妻二人的相濡以沫、齐心同行,以及一个家庭从内到外的温暖,才是治愈 " 恐婚症 " 的根本之道。
但是,这样的家庭生活表达方式,更多不是出现于现在的国产家庭剧,而是甜宠剧里。
以杨紫、肖战主演的《余生,请多指教》为例,虽然男女之间的感情推进历程过于老套,但是,杨紫饰演的林之校,她与老林、李女士所组成的家庭,虽然也有所矛盾,但背后家人之间真实的爱意,以及家庭的温暖,还是能让观众深切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