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累,也不会痛。
但 papi 酱不是,她曾多次聊过生孩子之后的变化和心境。
怀孕胖了 20 斤,突然很没自信
喂奶 cup 升,平胸时尚全没了
头发不敢用力洗,一薅一把
刚生完孩子那段时间,papi 酱一度有要母乳喂养的执念," 如果奶不够,我还要追奶,我还要实现全母乳,我还要存奶 "。
直到后来得了乳腺炎,她决定一切都 " 随缘吧,不强求 "。
也坦诚面对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劳累、脆弱和痛苦。
" 当妈之后,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变得更累了,生理上心理上都很累 "。
图源:《人物》
而正是因为她的坦诚,她才能在身份转变之后,不断思考细微之处的变化,并意识到这变化意味着什么——
" 我的核没有变,只是我做的事情变了 "。
方方面面总结下来,不难理解 papi 酱为何会被贴上「独立女性」的标签。
在她的身上,我们鲜少看到传统叙事下对女性的捆绑和桎梏。
因为她的一言一行,都跳脱出了固有的框架。
她走入了婚姻,但并没有遵循 " 男强女弱 " 的范式。
她成为了母亲,但并不是 " 为母则刚 " 理念的受害者。
更何况,她还是一个事业一路飞升的女性,这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
因而,无论是 " 说 " 还是 " 做 ",papi 酱一度非常符合大众对「独立女性」的想象。
papi 酱被奉为「独立女性」的代表不难理解。
毕竟,大众苦缠绕在女性身上的传统叙事久矣。
而 papi 酱,似乎是一个突然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生于传统之中却丝毫未受传统荼毒的新女性。
因而,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树立起一个标杆,给 papi 酱打上了独立女性的标签。
而这,便是 papi 酱为何会在被贴上独立女性的标签后,又被钉在 " 婚驴 " 耻辱柱上的原因了——
因为当一个人被片面的标签所定义,标签便成了枷锁。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当人们在 papi 酱身上投射了越来越多对于「独立女性」的期待,她的行为就越容易被放大和过度解读。
越来越多荒谬的标签强加在她身上。
比如,她提出的不要因为年龄就凑合结婚的观点,被解读为 " 不要结婚 ";
而她一边鼓励大家不要结婚,一边自己走进了婚姻,就被人解读为了「又当又立」。
比如,她说 " 我目前没有要孩子的打算 ",被翻译成 " 我决定丁克 ";
而她不仅生了孩子,孩子还随了夫姓,就被认定是对独立女性的背叛,因而被盖上 " 婚驴 " 的标签,甚至被网暴。
「独立女性」papi 酱,
孩子为什么要随夫姓?
图源:新浪微博
逼得 papi 不得不站出来回应自己不试图代言任何一种生活。
但她发现,再怎么强调,大家也改变不了这个称呼。
看到这,忍不住想问——
到底是我们看到了她的独立?
还是她之前的选择,误打误撞戳到了大家认定的 " 独立 "?
如果仔细看过那些访谈就会发现——
其实,大众认定的「独立女性」人设,自始至终,都是外界强加给她的。
papi 酱提到的婚后两方父母从来没有见过面,是因为彼时的环境不允许,也没必要。
但 papi 酱怀孕后不久,妈妈为了照顾她去了北京,婆婆一家也在,两家就顺理成章见了面。
" 我们不会说大家觉得我们这样很酷,那我们就两边父母永远不要见面了,我们就酷到底吧,没有这方面的执念。"
而人们对 papi 酱的成功女性的认知,也不过是大众基于她的成就单方面得出的结论。
事实上,papi 酱说自己是一个没有职业规划的人," 一开始拍视频就是觉得很好笑,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