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会把末路英雄视为自己的同类,为自己曾向一个已不复存在的权威低头哈腰而进行报复。"
舆论或许可以让一个人闭嘴,消失,甚至不再出现在公众面前,但实际的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依然存在,也继续会有下一个被网暴的人出现。
极端的言论不断挤兑正常人的观点和发言,也不存在对事不对人的对话环境,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狭隘且反智的行为,只会让我们落入一个更不安更撕裂的生活环境。
当公共讨论空间变得如此贫瘠时,我们内心都应该感到悲凉。
Cicadahood 日本进口棉质斜纹布
英式廓尔格长裤
点击图片购买或复制
¥aS7F2SfNVjK¥前往淘宝选购
乌合之众的狂欢,比疫情更可怕
有网友曾经形容,新冠疫情是现代文明社会的试金石。
确实,网络暴力一直都存在,但在疫情的基础之上,等同于把河水抽干,旱裂的河床被显露,网络暴力变得更加丑陋与可恨。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就曾被嘲笑是 " 骗子 ",特朗普也在公开演讲中抨击他。
原因是因为福奇面对美媒提问病毒是否来自中国时,他曾表示病毒来自大自然,也因为此言论,福奇一家遭受了大量的舆论网暴,甚至还收到了死亡威胁。
网暴背后的本质其实还是泄愤与野蛮,人太容易被有信息污染的新闻所煽动,有的人通过一些片面的文字甚至视频来获取讯息,但却懒得思考这份讯息的真假。
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导致他们产生了真实的差异性,也陷入了一种乌合之众的狂欢。
毕竟在环境、思想混乱又缺乏理智时,乌合之众是最容易形成的。
十九世纪中后期,古斯塔夫 · 勒庞以法国大革命作背景写下了《乌合之众》,虽然有很多东西放在现在并不适用,但里面也有不少观点在现代社会的现象中依然能体现,例如暴力产生时,他们会有一种群体安全感。
个体沉浸在群体的狂欢中,人人皆是领袖,但他们只敢骂没办法反击的公众人物,更赤裸一点的,他们也不敢骂了。
在社会上,惩罚好人与善良的人总是比惩罚恶人容易,不公平不公正不文明也更容易向他们倾倒,劣币驱逐良币无处不在。
例如上海打赏 200 块给外卖小哥被网暴而死的女孩,明明是两个好人做的一件好事,但最终却因网暴而酿成惨剧。
那些网暴者在现实中或许是个有理智的人,也不是一个满嘴脏话的杠精,但有可能他们也是生活暴力的受害者。
融入了网络世界,同频的泄愤信号使得他们失去个人意识,变得肆无忌惮。
道德约束感一旦被消解,就轻易地把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暴力与不公,在网络进行发泄,对他人做出暴力行为,也是一种报复心态。
今天网暴对象可以是张文宏,明天也可以是李文宏、黄文宏,反正永远都会有下一个对象。
群体对着个体进行无冤无仇的打骂与攻击,这就是社会病态。
它不是病毒,但却比病毒可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