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一部电影,厂长经常用 " 经典 "。
但对《教父》来说,经典不是它的标签,是它定义了这两个字。
将近百万人打出 9.3 分。
观众称它为男人必看的 " 圣经 "。
全片 175 分钟,每一帧都不容被错过。
片中的桥段,还悉数被圈内的后来者拿来模仿——
姜文的《一步之遥》和昆汀的《黑色追缉令》,从运镜到演员动作,就把该片的影史最牛开场原封不动重拍了一遍。
它凭什么这么牛?
没看过的人,在心里默默打出一个 "?"。
但,你只要看过,就绝对不会质疑它的地位——
《教父》
每年必刷,尤其 2022 年这个特殊节点,就更值得再看一遍。
今年,是它上映 50 周年。
厂长作为黑帮片的狂热者,要么看香港的,要么看《教父》。
从台前到幕后,它都堪称传奇。
鲜少有人知道,此片能拍出来,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虽说它上映后,在全球拿下超 2.5 亿美元票房,是影史第一部单日平均超百万美元的电影;
但谁都不是预言家,起初谁都不看好它。
编剧马里奥 · 普佐写出原著小说,是在穷困潦倒之际,版权仅卖出 1.25 万。
拍电影的过程中,前后有 12 位导演选择放弃,最后让还是新人导演的弗朗西斯 · 福特 · 科波拉接了盘。
经费只有 650 万,拍摄周期 62 天,主演还是 " 票房毒药 " 马龙 · 白兰度。
这样的阵容,谁能想到会成功?!
如今回过头看,它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一位网友写得好——
它,如同一滴水在海洋里,永不会干涸,只要有心,总有新的内涵可供挖掘,总有新的角度有待解读。
故事主要讲纽约五大黑帮家族之一的柯里昂家族。
现实中,曾因被怀疑影射意大利黑手党,引发美籍意大利裔的不满,发起抵制。
戏剧性的一幕是,该组织的当家人看完片子,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电影结束时我呆住了 ......
它或许是虚构的,但是对我来说,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真实,接地气,对一部史诗级电影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看过的知道,《教父》系列从第一部到第三部,故事庞大,人物众多,关系复杂。
可它却做到了脉络分明,简繁有秩。
拿前文提到的开场举例:
柯里昂家族的一把手,被称为教父。
他坐在背光的一面,淡定自如地与四名来访者面谈。
除了一个人是来感谢教父外,其余三人皆是来 " 求救 " 的——
殡仪馆老板遇到不公,蛋糕女婿想移民,明星的儿子想从电影大亨那得到理想角色。
哈?
这几个人各行各业都有,需求五花八门,都来找解决?
是的。
几个人,几句话,把黑帮组织的神通广大交代得一清二楚。
在那个年代,黑帮是如同 " 有关部门 " 的存在,掌控着一定的社会资源,是规则的制定者。
同时,他们也是执行者。
当事情不能协商解决,就需动手。
一不做二不休,砰砰砰,血流成河。
规则和公平,是柯里昂家族赖以生存的原则。
但人都要生存,生存离不开吃喝拉撒,全组织上下都要拿钱来养。
因此,教父也是一个城府颇深的商人。
当求助者各种讨价还价,他便会甩出一句——
让我开一个你无法拒绝的条件。
不得不说,无论阿尔帕 · 西诺多么努力,观众心中的教父,永远只有一个——
马龙 · 白兰度。
他在片中的表演实在太绝,从一个眼神,到含糊不清的说话方式,演得细致入微,人设被他拿捏得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