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配音要贴人物,不要贴脸。
这种从配音角度的辩解,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配音为角色服务无可厚非,但不能完全脱离演员。
正如配音大师边江所说,配音中所谓的贴脸,是指演员的戏剧感、语言的流畅性、节奏、语音语调,以及音色的细节。
来源|《对话》
曾经在宫里给皇后配音的张艾努力调整她的口型和口音,以适应蔡少芬的粤语口音。
既要符合剧情,又要防止观众发挥。
于是基于原音中的粤语口音,她试图在“滚烫”这个词的发音中找到“唐”和“通”的平衡。
但是,贴脸和假唱只是配音的基本要求。
很多人误以为配音只需要对口型和台词。
其实配音是配合人物台词,反映人物内心的。
配音导演廖婧
配音的工作,说白了就是局限于台词的表演。
但是,与动画作品不同的是,配音演员对于造纸工有完全独立的创作空间空。
电视剧配音是基于演员表演的二次创作。
最不可或缺的是演员的精准表演。
配音演员纪冠霖
如果表演少了一点趣味性,往往会造成表演和配音的情绪和节奏不同步。
如果五官横飞,整体画风容易偏离。
如果你演得很平淡,你就无法支撑这个角色,即使你有足够的情感去配音。
以《镜中双城》为例。男主宿墨看着他心爱的人从塔上跳下。他的反应是皱眉,瞳孔放大。
当你发现来不及抓住爱人的时候,你的眼睛除了空洞还是空洞。
冷静的人看不出什么爱情,只能靠配音和BGM来补情绪。
另一方面,两年前《东宫》被配音,是《你将去哪里》的跳崖场景。
殷诚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她的目光随着这位女士的一举一动有着微妙的变化。即使没有声音,她也能看出一些焦虑和悲伤。
如果说剧情的不同设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演员的表演,那么我们来看看《镜中双城》这部剧,男女主百年后重逢。
这时候男主心灰意冷,变成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冰哥哥。
当他又一次偶然看到日夜思念的小三时,他小心翼翼的试了试,确认了一下,却变成了眼神里的愧疚。
一瞬间,我看不出他是在努力克制自己,还是冷面侠所谓的木石心肠等于没有心。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样的演技,不是声乐配音能救的。
因为和配音的音色不匹配而被骂真的有点不对。
要知道,音色并不是准确配音角色的最关键因素。
一个好的配音应该是建立在演员准确的表演基础上的。
如果表现好,配音可以锦上添花。
至于音色的不匹配,就更明显了。
脸的配音不是演员本人的声音,而是人物气质。
来源|《对话》
精准的表演奠定了基础,再配音再在此基础上塑造角色,才能产生不是原声,而是比原声更好的服帖效果。
很多人不知道后妃宫里的公公苏培盛也用配音。
剧中演员是台湾省演员,演技没用。
但角色设定是老北京人,用带有浓重闽南语口音的原声不太合适。
所以的配音演员颜结合了人物的身份背景和生理特点来平衡。
但无论如何调整,始终把握好忠臣与守卫者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