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配音不代表演员专业能力不足。
但是好的配音总是离不开好的表演。
所以,把配音当成演技不好的遮羞布就太厚脸皮了。
当粉丝们对以爱的名义演戏表示尊重的时候,却因为配音受到严厉批评,书的结尾也是颠倒的。
炮火转移,配音演员被推出去当背人,而真正应该继续改进的表演问题被刻意弱化。
被保护的演员不一定赔钱,但是被依靠的配音才是真正的不公。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经常因为支持电视剧半边天配音而被骂?
一部分观众对配音的高度期待,把配音演员推上了神坛,这是其一。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配音演员是可以随意切换音色的“怪物”。
不是。
好的配音演员有更专业复杂的配音技巧。虽然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角色调动音色上的情绪,但外在的声音毕竟有自己的个人风格。
其次,目前十部剧有九部的配音,说明影视市场过于依赖配音。
过高的期待并没有给配音带来相应的重视,反而最终陷入尴尬被动的境地。
配音演员蒋光涛说,配音没有特别奖,说明配音没有得到认可。
毕竟,在一部滑动速度快一倍的影视剧的结尾,甚至有时会拼错配音演员的名字。
然而矛盾的是,配音却被忽视,而影视市场却有大量需求。
一旦需求释放失控,就容易出现配音同质化。
看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宫中后妃,然后观看千古尘埃的观众,多次从古代跳到白前和甄嬛。
看到蒋光涛在《神化传奇》中为大师配音,又有多少观众吐槽他的“玻璃”梦。
最终,观众继续演下去,配音演员被依次攻击成死循环。
所以配音被骂,本质上是配音被虐的结果。
但这种弊端不是用配音演员当变声器就能轻易解决的,更不用说配音了。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国剧要配音。
最开始配音是应用在译制电影上,然后要弥补环境漏洞,合拍的方言问题,人物的音律问题& hellip& hellip
有些是不可抗力因素。
对于有自己意识的演员来说,如果现场出现电台问题,配音是“技术层面不可抗力”下的后续工作。
有些离不开可控的人为因素。
一些心安理得靠配音的演员也习惯了惯性。
13年,一个配音演员在一个节目中透露,很多演员都是靠提词器来拍电影,这就增加了配音的难度,需要配音来补救。
这是演员的失职,也是行业的默许和纵容。
当然,对于现在的人均列文虎克网民来说,失职与否,一眼就能看穿。
只是配音因不可抗力而不再用于影视剧以求最佳效果,是行业偷懒的证据。
前几年出现了很多配音节目,把配音带到了舞台上。
不仅让更多人了解配音行业,也为演员提供了一个展示台词和配音实力的舞台。
但仅此而已。
在对节目人气的过度追求中,有的放弃了金钱,靠撕眼球赚流量。
还有的成为演员短暂的舞台,收到掌声后迅速回归沉寂。
因为当节目结束,演员们走进现实的时候,他们还是空有才华的,他们用的地方很少。
所谓程序的本意只停留在程序上。
归根结底,这也是对演员的浪费。
龚俊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配音的原因——
通信成本高,线路修改,时间有限。
配音省时省力,专业性高,看似性价比高,但实际上反映了市场的浮躁。
一部剧的诚意,完全可以通过你是否愿意花时间去打磨来体现。
尴尬的是,“时间成本”是启用配音最常见的理由,也是最没有说服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