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称之为“迈尔斯-布里格斯型指标”(Myers-Briggs人格分类指数)。20世纪40年代,一对美国母女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catherine cook Briggs)和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共同创建了这个测试指数。
...迈尔斯的母亲和女儿建立了MBTI。(资料图)
你可能认为能开发心理测试工具的人一定是这方面的专家。但迈尔斯和她的女儿真的不是。他们甚至没有接受过任何心理学方面的专业训练。
母亲凯瑟琳是一名热衷于教育的家庭主妇,也是一名专栏作家。女儿伊莎贝尔出生后,成了她最好的研究对象和写作素材。她每天围着女儿转,给她布置各种学习任务,研究她性格培养的过程。
凯瑟琳的痴迷离不开一个男人的影响——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
凯瑟琳·荣格是她的超级粉丝,称她为“救世主”。读完荣格的《心理类型》,凯瑟琳受到很大启发。书中提出了八个维度的人格类型,不同的类型会导致人的人格有根本性的差异。
MBTI也源于此。凯瑟琳在荣格理论的基础上,自己拓展了几个纬度,形成了一套评价指标。
如果不是因为她的母亲,伊莎贝尔和心理学可能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她的父亲是物理学家。她本人是一位获奖的侦探小说家。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伊莎贝尔没有出路,只能写小说。二战期间,母女达成共识,战争的发生与人们无法相互理解有关。如果有一种心理学工具,可以让个体认识自己,理解他人,那将会有很大的价值。
因此,伊莎贝尔对她母亲的作品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并最终以她母亲和女儿的名字为她命名,形成了MBTI量表。
如果故事只到此为止,不足以让它流行到今天。还是母女俩的“商业头脑”。
MBTI出来后,迈尔斯和她的女儿把它卖给了当时的情报部门,并用这种测试来筛选情报人员。后来他们趁热打铁,说服了很多高校用它来招生。
有了成功的推广案例,更大的市场就出现了。一位社会学家在他的书中强烈建议企业采用MBTI检验来促进雇佣决策。当时美国人力管理咨询兴起,有顾问开始向一些大公司推销该测试,如通用电气、纽约人寿保险公司等。
MBTI被就业市场视为一种省时省力的最优方案,逐渐流行起来。但这种解决方案也导致了矛盾。《个性经纪人:MBTI的奇怪历史和个性测试的诞生》一书指出,MBTI巩固了世界上现存的等级差异。比如,公司认为有些性格类型比其他人更适合“当领导”,而有些类型则“失控”,因此不受管理者欢迎。
尴尬的是,连荣格这个“祖师爷”都一度觉得自己被“碰瓷”了。他曾经跳出来表达自己,写过一封信公开谴责量表的可靠性。
MBTI商业
那么,MBTI可靠吗?
“事实上,基于荣格的人格理论,有许多测量工具被开发出来,其中MBTI是最著名的。”中科院心理所教授陈祉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MBTI在商业推广上的成功是其能够“走出圈子”的主要原因。
然而,陈祉妍说,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者们对MBTI一直存有争议。比如人格是否可以分为16种,有学者认为这种分类非常简单粗暴。
然而,不管MBTI的权威如何,商人们对这波热浪极其敏感。
搜索“MBTI测试”后,各种互联网心理服务机构的测试链接映入眼帘。
不劳而获。即使上面写着“免费”,很多也是“满满的套路”。比如,如果只开了前30题,需要付费才能开“一生”;或者你做完了几百道题,你还得花钱去了解你的“人格隐藏的秘密”。其中有些是有明确标记的,MBTI是按职业、生活、感情等分类的。,从而进行多项收费。
据环球人物记者搜索,市场上MBTI检测的相关费用从几元到百元不等,有的私人咨询费用高达千元。在一家心理机构的测试列表中,MBTI被分为两项测试内容。根据公布的测试人数和成本估算,“MBTI”这块招牌已经带来了近千万元的收入。
某心理测试平台截图。
这个场景你觉得熟悉吗?沉迷于“占卜文学”的网络受众,早年为星座和塔罗牌付出了不少真金白银。作为一套现成的测试题,MBTI在社交媒体的加持下,仍然被提升到了本届算命环节的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