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卫视打响重磅战役...第一个镜头播出,很多剧迷都展示了观看画面。
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某地方电视台收视率再次低迷,领导连夜批示:“先撤新剧,再迅速翻盘六组重案!”
《重罪六组》系列很长寿。第一部到第四部播出跨度近十年,受众群体从70后一路跨越到90后、10后,但其质量输出始终稳定,四部评分均在八分以上。
▲每隔几年,《六组重案》在豆瓣还能上升零点几分,尤其是烂剧满天飞的时候。为什么能让观众解决后顾之忧?只支持永远六组~
不管是剧还是人,自然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天长地久。
首先,《六组重案》不仅是当年第一部国产单位侦探剧,此后不断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而且,它的剧情在今天已经过时了,永远是新的。
在此之前,国内整个刑侦剧基本都是围绕一个大案来推进的,但《六组大案》采用的是多案并行的模式。也就是说,在每个科室里,除了贯穿首尾的主要案例,单集还要讲两个案例。粗略算一下,会发现这意味着四部作品涉及的刑事案件有近300起——可想而知对编剧能力的要求有多高。
据导演徐庆东介绍,剧中80%的案例都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据编剧之一的王茜回忆,十几年来,他“每天锁定法制频道,每个月与刑警打成一片,每年与基层一起工作。”
除了案件选择量大、节奏紧密之外,编写者还将当年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那些案件纳入六组重案中。这也是为什么观众会看到如此离奇却不离谱的剧情——
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歹徒,在被抓的那一刻放弃了反抗,只是因为不想让母亲害怕(改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歹徒白宝山案);8个女孩在出租屋被杀,邻居明明知道凶手住在楼里,却只是因为不想破坏邻里关系而装聋作哑(改编自《石景山八女谋杀案》)。
这样的剧情或许早已突破了很多人对善恶的想象,但也正因为素材真实,所以根本不会让观众有悬的感觉。
其次,与如今很多刑侦剧主要依靠高科技破案不同,《重案六组》也会使用技术手段,但六组警察的工作思路是接地气的,破案和推理并不神秘,更多的是依靠群众的力量。
没有别的说法,“在法医秦明用高科技设备寻找线索的时候,你弟弟杨可能已经从街坊阿姨口中窥探到了案件的真相……”
剧本写得真实还不够。演员只有真练,才能无限接近真正的刑警。《六组重罪》系列有近20名演员,分别饰演六组角色。他们中,有的是京剧武打出身,有的是真正的刑警。
▲王婷在《重案组6·2》中饰演神枪手丁健。在他成为演员之前,他是一名真正的刑警,他立过个人三等功。
我不怕当警察。反正每部电影开拍前,导演都会把主演送到基层派出所锻炼。出现,逮捕,搜查,审问,解剖,真正的警察会为所欲为。
所以,那些年,我们看到了太多性格各异的刑警形象,但都各具特色——
就是大管家老郑在日常生活中嘴上说着“上级很重视这个案子”,实际上却像照顾小狗一样照顾下属。
▲老郑,我更愿意称之为“杨基”的CP粉领袖。
能混迹三教九流,谈哥们义气却更在乎终身义气的是大曾;
有点任性和孩子气,是年轻的警花田瑞遇到危险会本能的冲上去;
但如果非要选出重案组第六组最令人印象深刻、最有代表性的刑警角色,是谁呢?估计90%的观众都会投她——吉杰。
毫不夸张地说,女警吉杰是重案组第六组的灵魂人物。毕竟全系列六组组长换了四轮,但吉杰永远是六组的办案骨干。难怪有人说“六组流水,铁打的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