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周年庆,一场赛博仪式。
不知道是新剧太不能打,还是老剧太过优秀,总之现在舆论场上每隔一阵子,就会掀起一次有关老剧的 " 情怀风 "。
" 情怀风 " 吹起的表现,可以是表情包翻红,可以是演员重聚某个综艺,也可以某个片段在综艺上被复刻,甚至是重要演员二搭,都是能引发一大波 " 回忆杀 "。
其中,最能被感知到的节点,就是开播周年。最近两个月,就有不少剧集的开播周年或引发热烈讨论,或直接挂上热搜,例如《人民的名义》和《择天记》五周年,《最好的我们》六周年,《长歌行》一周年 ……
在话题广场上,有不少曾经真情实感追剧的观众用文字、图片和视频回顾这些剧的高光时刻,还有不少人因为周年来临而选择 " 二刷 ",庆祝剧集的开播周年,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 " 赛博仪式 "。
但另一方面,老剧开始成为新的流量密码,似乎也就是这几年的事。
或许就像我们在过生日时发的朋友圈,总比平时多出很多点赞和评论一样,国产剧最有机会成为舆论中心的时候,也是在它 " 生日 " 的时候——逻辑上," 被关注 " 的需求提升,反应了某种思路的变化,情怀背后,是被遗忘的长尾价值,是焦虑,也是生意经。
开播周年,谁记得?
今年年初,《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迎来播出五周年。杨幂、迪丽热巴、赵又廷等十余位演员纷纷发文庆祝,上演了一出大型 " 回忆杀 "。
对于剧迷来说,这种仪式感必不可少。和喜欢一个明星不一样,喜欢一部剧从最开始就是一场必定会结束的旅程。演员们会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个剧组,只有角色被永久地定格在了故事里。也正因如此," 开播周年 " 的到来像是一种提醒,他们可能不会数十年如一日地、翻来覆去地观看这部剧,但每个周年的到来,都是一种回归的信号。
" 一见杨过误终生 ",对很多人来说,对一种类型剧集的初见与沉浸体验,往往指向着某种偏爱:它永远是最好的。
《武林外传》播出已经超过 15 年,仍然有一大批观众聚集并活跃在名为 " 武林外传十级学者 " 的豆瓣小组,翻来覆去地寻找当年被自己漏掉的细节。今年 1 月,《武林外传》迎来开播 16 周年,有网友在姜超(剧中 " 李大嘴 " 的扮演者)微博下方留言表示:" 谁能想到,现在每天的下饭视频还是看的武林外传。"
对演员来说,开播周年也是一个节点,这个节点蕴含双重价值。对内,这像是一个用来记录自身职业生涯的里程碑,特别是一个打开知名度的经典角色,无疑具备一定的纪念意义;对外,开播周年作为个人作品营销中的重要一环,也能够 " 自然而然地 " 制造新的话题。
《人民的名义》前日开播五周年,演员吴刚在微博发布了一个 12 秒的视频," 五年了,应该没看腻。" 车窗摇起后,上面贴了一张让所有人梦回五年前的达康书记经典表情包。这条微博转发超过 1 万次,点赞超过 10 万,远高于其微博的平均互动水平。另外,该剧主演陆毅、张凯丽、高亚麟等人也通过各社交平台发布了五周年相关内容。
由演员们参与的周年庆典,似乎更有 " 仪式 " 的氛围。去年 11 月,《甄嬛传》迎来开播十周年,虽然 " 甄嬛 " 是当之无愧的大女主,但其他角色同样深入人心,近似于一出 " 后宫群像 "。当主创们纷纷发布微博时,评论区就汇集了与角色相关的诸多回忆,把《甄嬛传》" 盘出包浆 " 的剧迷们甚至玩起了台词接龙。
就像《欢迎来到蘑菇屋》因为邀请 07 快男而获得声量一样,在舆论场上,情怀牌永远是百试百灵的招数。前几年,最热衷于玩情怀的领域是综艺,唐嫣在上《王牌对王牌》时复刻了《仙剑奇侠传 3》里 " 紫萱 " 的造型,就唤起了很多人对这部剧的记忆。
而周年纪念,则是情怀牌的另一个方式,毕竟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部永不蒙尘的经典。
周年纪念背后的老剧效应
数据方面,老剧也的确越来越能打了。
云合数据显示,在全网剧集大盘下滑的 2022Q1," 老剧 "(注:此处指截止 2021 年 1 月 1 日前上线的剧集)的有效播放却实现了逆势增长,来到了 414 亿,同比上涨 4.3%,在整个剧集大盘中的有效播放占比达 54%,首播于 2018 年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更是打败了《嫣语赋》《心居》等一众新上线剧集,以 6.21 亿的正片有效播放位列榜单第 13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