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婚恋市场理论视角来看,婚姻匹配过程常伴随着资源交换。" 身高 " 属于外在吸引力因素之一,与其他社会经济资源(如收入、教育程度)可以进行交换。
具有相对身高优势的个体可以匹配到更高教育程度和更高收入的配偶。相对于同样身高的丈夫,妻子身高每增加 10 公分,丈夫受教育年限增加 0.40 年;相对于同样身高的妻子,丈夫身高每增加 10 公分,妻子受教育年限增加 0.62 年。
但女性身高过高,超过 167.5 公分后,开始对匹配到的配偶教育程度具有负面作用;而男性则不存在这一状况。
图源:参考文献 [ 2 ]
这个研究仅讨论了 " 女性身高与婚恋 " 的相关关系,确实存在很大局限。但这个研究结论所呈现的女性身高偏好,确实和人们的经验认知比较一致。
有网友在豆瓣发起过投票,邀请女性网友评选自己最向往的身高。投票结果显示,168cm 力压各种身高,以最高票当选女性最理想身高。
图源:豆瓣截图 ID 野花集
几年前互联网上有网帖称:科学家研究了人体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的关系,以及身高与身体各器官平衡的关系,发现人类最理想身高为 168 厘米,最佳变动范围是 167~170 厘米之间。
经查证,发现这个研究并无正规出处,是一则谣言。但这也可以从侧面佐证:身高 168cm 真的很得民心,是连造谣都要围绕其展开的程度。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非要取 168cm,而不是相近的 167cm 或者 169cm?
身高偏好,有点子玄学在身上
人们对 " 好意头 " 的追求,从古至今,吸烟刻肺。其中,又以对吉利数的数字崇拜现象最为常见。
数字崇拜:是指人们对于某些数字特别偏爱,认为其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能帮助自己升官发财撞大运。
欧美国家的数字崇拜多源于宗教,而中国人的数字崇拜更多是 " 谐音梗 "。
比如数字 "8" 谐音 " 发 ",有发财之意而被受人们喜欢;数字 "6" 意指 " 六六大顺 ",也被国人偏爱。中国避讳最多的是 "4",发音近似于 " 死 ",这种能联想到负面意象的数字,会被认为不吉利,以至于有些楼宇直接没 4 层、40 多层和 4 座。
图源:微博截图 @神奇的阿茆茆
虽然人们希冀用数字来 " 趋利避害 " 多多少少有些玄,但不可否认其已经浸润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认知,甚至左右着大家的行为决策。
吉利数偏好深刻影响了金融领域,尤其对股价影响匪浅。
有不少学者研究过股票代码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国的股市存在" 尾数代码效应 "——股票代码尾数,会影响股价。
研究发现,代码尾数为 8 的股票,市盈率不但在上市首日而且在之后一年内都居于最高位;而且股票代码尾数为 "8" 能提升股票的交易量,引起股价上涨。
而且人们在吉利数偏好的驱使下,也让股市存在着 " 价格集聚效应 ":
价格集聚效应,是指有些价格数据出现的频率比别的数据出现更频繁的趋势,它是由于人为偏好和一些潜在的价值观等共同作用形成的。
Brown 和 Mitchell 曾对大陆的股票市场进行了考察,发现股价中数字 8 多而 4 少,我国学者也发现并验证了相关结论。
而在房地产领域中,人们的吉利数偏好表现为愿意为吉利楼层和房间号多付费。
Chau 在 2009 年通过对比经济分别处于繁荣时期与衰退时期香港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数据,发现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更愿意为带有吉利数字 8 的楼层支付高价;Jessica 指出新加坡房地产市场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人们愿意为带有吉利数字 6 和 8 的公寓,平均多支付 4156 美元。
与生活最息息相关的零售品领域,商家的定价策略也有 " 吉利数偏好 " 的影子。
定价者选择消费者偏好的吉利数字作为价格尾数,尽量避免不吉利数字。曾有一篇发表在《财贸经济》期刊上的研究,通过对 " 天猫商城 " 的商品价格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商品市场价格中,最受到偏好的是8尾数定价,回避4尾数定价。
图源:参考文献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