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国产剧里是没有穷人的。
殊不知,国产剧里的中产和富人也是悬浮的。
完全可以说是毫无灵魂。
1. 国产剧里活在真空的有钱人
当观众在质疑国产剧里的穷人形象扭曲的时候,事实上,国产剧里的有钱人形象同样十分滑稽。
有些是为了品牌植入强行给人降智。
比如 " 端木带我去美特斯邦威 " 和 " 送你 2000Q 币的道明寺 "。
有些则是因为缺乏生活积累,只能透过细枝末节勉力描写一些想象中的富人侧写。
吃澳大利亚大龙虾,品 82 年拉菲和空运日本北海道的鱼,已经成为了国产剧展示有钱人生活的基础标配了。
稍微生活化一些的,有《三十而已》里描绘的富太太群像,她们精致地就像小红书上分享出来的优渥生活模板,日常是背爱马仕、喝下午茶、拍聚会合影,存在的意义就是成为推动主角剧情线的合格 NPC。
生活场景的单一和生活方式的刻板,拒绝对富人的精神世界做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延展,无疑是另一种虚浮。
更不用说《北辙南辕》里王珞丹饰演的有钱人尤珊珊,究极工具人 + 傻缺散财童子的梦幻人设组合。
她会送刚认识的朋友一台大几万的洗衣机,邀请认识不久的人一起加盟开饭店,加盟费 30 万出不起没关系,她死乞白赖地就要借给你,没别的,就是觉得跟你投缘。
这些听起来比电信诈骗还要离谱的话术,居然来自这些号称千万制作、打磨良久的精品国产剧。
相比之下,虽然同为国产,可港剧里的有钱人切片就真实太多了。
港剧《珠光宝气》里,蔡少芬演的小妹康雅思就算破产了都要买名牌服装撑场面,丈夫公司濒临倒闭,但两人依旧在现金流全部断掉的情况下,咬牙花一百万拍下了一个 "MA CHERIE" 的车牌,只为了搏一个投资机会。真实而立体的表现了富人的亮面与暗面。
对比下来,内地这些国产剧里对有钱人的描述多样性甚至还不如郭敬明笔下的《小时代》。
至少顾里是一个会计 + 国际金融双学位、兼修商法,业余时间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倒腾土豆,在《当月时经》上兼职写稿,出了上海内环就会过敏的富二代。
这人设的颗粒度难道不比大多数国产剧里的有钱人真实鲜活吗?
韩雪在《导演请指教》里曾经导演过一部讲述外卖骑手艰辛的短片《超时未送达》,短片开始的第一秒,当镜头扫过房间里的布景时,就已经宣告了这部投射了有钱人对底层浅薄体会的短片注定失败。
4 月的上海,有很多 " 睡在桥洞里的骑手 "" 睡在仓库的骑手 "" 睡在街边的骑手 ",诚然骑手可以有很多的样子,但在真实粗粝的生活里,他们从来没有短片中表现的那样轻松,独立住着十几平方的独立小公寓。
有钱人想象的底层生活都如此虚浮且充满着廉价的自我感动,那么普通人眼里的有钱人虚浮一点好像也挺合理的。
2. 不敢表达富人真正的欲望
在国产电视剧里,中产永远在谈学区房和鸡娃,有钱人永远在搞投资,他们的世界里单薄的只能容下酒桌饭局和教育下一代,而真正与自己有关的,几乎所剩无几。
大部分有钱人的出场,不是工具人就是给主角镀金。
打开港剧你会发现,有钱人的爱好有高尔夫、跑马、游艇、帆船、攀岩、滑雪、油画、歌剧、看展、拍卖,每一种切面都在身体力行地告诉你,有钱人的快乐你真的想象不到。
然而打开内地的剧你会发现,有钱人没有爱好,他们甚至没有欲望。
不是有钱人必须拥有高人一等的爱好才显得真实,而是这种场景的设置会给角色本身增加更可信的魅力与人设光环,看到这个世界更深刻的阶层参差。譬如《珠光宝气》里贺峰带康雅思去看的歌剧,是女高音家正式演出前一天的包场带妆 " 彩排 ",只为她一个人唱。这些看似不甚重要的爱好细节铺排,圆融了剧情线发展的逻辑,也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主角的选择并与其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