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局后他一个人坐在地铁里,打开手机默默一条条翻看那个女生的朋友圈,一脸痴笑。
然后?
关屏,没有联系对方。
但他眼底里分明透露出满满的落寞和疲惫。
美贞呢,在幸福援助中心大哭一场后,回家路上拐去找在她家帮干农活的颓丧大叔具先生。
他俩之前几乎也没有过交流,只是具先生干完活会到她家一起吃饭。
而这次一向沉默寡言的她,突然劝具先生别整天喝酒,不如做点能让人慰藉的事。
她几乎是任性地对他提要求:
你崇拜我吧 让我的内心被填满
我想被人填满内心一次
美贞这段有些莫名其妙的话,说明她已经忍受不了内心的孤独感了。
游走在崩溃边缘的人,总想随手抓住点什么自救。
再一次被幸福支援中心请喝茶的美贞,终于说出点题这部剧的词:解放。
她跟另外两个也坚持不加入同好会的同事达成共识——
三个社恐一起组建了 " 解放同好会 "。
社恐们更喜欢并排坐,避免眼神接触的尴尬
不整什么登山、打球、摄影,疲惫的他们都不想再学习新技能。
想做的就俩字:解放。
很抽象?
没错,一开始还说不上来 " 解放 " 具体指的是什么。
他们只是都感觉自己莫名其妙被囚禁了一样,被困在黑暗又烦闷的重围里。
所以他们小组宗旨就是:突破重围。
美贞的解放小组,咱这边也有类似的。比如豆瓣 FIRE 生活小组,这里的社畜们都有相同愿望——财务独立,提早退休。(本肉内心 OS:唉谁不是呢)
再有糊弄学小组,旨在交流学习 " 如何糊弄屎上雕花的工作和人际关系 " 等等。
大家的方式和宗旨各有不同,但都同样在做某种抵抗——
抵抗这个资本社会对人的奴役,抵抗人情社会对人的消耗。
人民网前段时间发布的《2022 年职场人群春季健康状态解析报告》就提到,大多数职场人的精神和情绪都不佳:
74.1% 的职场人群认为自己的精神状态不佳;72% 的职场人群会因工作产生不良情绪。
数据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想象一下,假如疲惫的我们也加入美贞的解放同好会,能做什么?
就算既定的社会秩序难以改变,但总有什么能做的。
而《解放日志》区别于普通治愈系剧集的点也就在这——
没有直给的自救指南,也没有鸡汤 / 鸡血。
反倒是向你抛出问题。
你要以什么状态解放自己?
搞明白这点,才有可能揪出困境的症结所在。
听上去很简单?
人总容易当局者迷。
仔细审视下剧中的三姐弟,你会发现——
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无意识的自我屏蔽。
这种屏蔽让他们难以认清自己的现状,总在寻求解救的路上偏行。
找不到爱情的琦贞,埋怨自己没生对时代。
要是生在朝鲜时代有包办婚姻,也不至于没对象。
二哥则耿耿于怀自己没生对地方。
如果出生在首尔,自己应该会过得更好。
而美贞,时常假想自己的生活是舒适的,扮演着一个被爱的,没有缺点的女人。
解放同好会,想做的就是破除这层自我屏蔽——
开启一场对直面自我的剖白。
几个成员找大家都认为舒适的地方聚会,彼此诉说和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