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的不是最新款,反而是一台 1984 年的麦金塔电脑。
他先是拆开主机带我们看到了机箱外壳上所有主创的签名。
这是第一层震撼,带了些许打开彩蛋的惊喜意味,又像是某种致敬。
然后又一步一步引领我们回到 1984 年的科技世界,他用这台 80 年代的电脑打字、上网、看视频。
当黑白的图片真的在发黄的显示屏上逐帧变换,连成影像,时空的禁忌之门刹那被打开,新时代的寻常和早期最先进的技术有了碰触。
这第二层震撼,不光折服于科技的力量,更感念那些消散在时光长河中人类的智慧。
" 如果你使用的是支持面容识别的 iPhone,那么每当你打开面容 ID 及密码,就会看到一个笑脸,那是一个来自 1984 年的微笑。"
这是何同学视频最后的一句话,也是最实在的一击。
原来,那些人类摸索前行的历史,其实就隐匿在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地方,照耀着我们,也激励着我们。
而这,也正是何同学的迷人之处。
他惯会把那些细小的浪漫拾掇起来,在理性的深处埋下些温柔。
再把冰冷遥远的科技转化成最真实的感动,轻轻柔柔地戳进你心口。
这个有趣的、浪漫的 99 年小男孩,终于被世界看到。
热爱
他火了,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科技大佬纷至沓来。
「何同学」三个字俨然成为当下最热的流量密码。
回看他的成长,更像一个标准的 Z 世代青年模板。
他与世上第一台可以上网的手机诺基亚 7110 同岁,与因特网共同成长。
从小就能接触到电脑,三四年级时有了自己的 MP3,五年级获得了妈妈淘汰的诺基亚,六年级奥数得奖收到父母奖励的 iPhone 4,并读完了《乔布斯传》。
他就出生在这样好的年代,这一切对他而言是天然的理所应当。
所以他能玩转互联网最热的流量平台,也能对一切新奇保持着敬畏与探索。
但他不是天生的流量主,这一切也不是 Z 世代与生俱来的能力。
不同于直面镜头的流利和对话大佬时的自信,没人想到私下的何世杰安静到有些避世。
他会把卧室的墙用卡纸贴成黑色,在墙壁挂上一大卷泡沫纸,感到压力就捏一捏,也能钻进视频创作里两周不出门,甚至能一年内点 217 次麦当劳。
高三上学期的联欢晚会上何世杰第一次接触做视频。
几十个同学挤在一起看了这条完全出自他手的仅 3 分 38 秒的纪念视频。
何世杰坐在教室的角落,紧紧地攥着手持摄像机,紧张地观察每一个同学的表情。
直到看到视频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这才松了一直提着的气。
当晚,他就把视频发到了 QQ 空间里,收获了 100 多个人转发,一万多次播放。点赞栏里的大多数人他甚至都不认识。
长这么大,何世杰似乎也没有什么事特别出彩过。学习一般,体育不行,没有特长,也不会乐器。
但一下子做了个同学都喜欢的视频,这让何世杰忽然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擅长这个。那一刻,种子在心口扎下根来。
高三毕业何世杰在父亲列出的升学奖励清单里选择了相机,就这样他走上了自己的视频创作之路。
17 年 10 月,刚上大学第一个月,何同学落脚 B 站发布了他的第一个作品。
作品以怀旧数码产品的体验测评为主,虽然发布频率不高,但也坚持了两年。
2019 年初大二的何同学累计拥有了 10 万粉丝。虽然粉丝不多,但这也足以让他在数码圈子崭露头角。
6 月,一条关于 5G 的视频一经发布,直接就改变了他。流量千斤垂下,官媒下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