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调理院》
刚生完那会,产后恶露和失禁是避不开的羞耻。
恶露类似于非常庞大的月经,随时会排出来,我要一直垫一个特大号卫生巾。
有次我自己下床去上厕所,还没走到门口,就失禁了,弄得一裤子都是,当时觉得生小孩真的是一件非常没有尊严的事。
失禁的时候老公不在,完全不知道,我也不想说。
我并没有特别严重的漏尿情况,这一点算是幸运。大概三个月内打喷嚏会漏一些,之后慢慢好了。
生产关刚过,育婴关就来了。
吃、睡是婴儿的两大日常,却是为人母的两大噩梦。
我之前算是学霸型的人,认定努力就会成功,升学和生活也都比较平顺,但生孩子相关的事情和努力无关,母乳喂养的前期我身心备受打击。
社会提倡母乳喂养,但我一开始奶不多。
曾经自己躲在房间里,拿吸奶器硬生生吸了半个小时,却只能吸出几滴,那种无助的绝望让人窒息。
《坡道上的家》
因为堵奶我还得了乳腺炎,发烧到 41.2 度,半夜去医院挂急诊。
后来我去找了所谓的通乳师,费用高昂,人也不专业,还被暴力通乳。
她们像对待产奶的乳牛一样对待我,过程蛮横、强硬,之后身体内部有韧带损伤,外部有皮肤损伤,涨奶的痛感加剧数倍。
孩子的需求抹杀了母亲的感受,我成了彻彻底底的营养供给工具。
被坑钱不说,备受伤害的身心也只能自己修补。
除了吃以外,睡也是个难题。
前 6 个月,我出门可能不到 10 次,时间基本都用在抱娃睡上面了。
我的崽属于高需求宝宝,而我是没经验的妈妈,也没有人告诉我该怎么做,就这样一直抱了 6 个月。
从白天到晚上,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半坐着抱孩子睡觉,腱鞘炎和手腕痛是无法避免的后遗症。
怀孕和生育的难受跟照顾婴儿的辛苦相比,不值一提。
所以,产后的大半年时间,我都在和抑郁作斗争。
我得过抑郁症,深知 " 黑狗 " 的可怕,所以用各种办法调整心态,不让抑郁情绪发展成抑郁症。
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老公的态度和行动也很重要。我虽然和老公经常争执,但他一直陪伴着我,是最重要的支持了。
我很幸运,和抑郁症擦肩而过,也没有特别严重的生育后遗症。
怀孕在家的这段时间,为了保证自我价值不 " 断供 ",我坚持用自己孕产期的经历做科普,分享孕期瑜伽教程,还写了一份 50 页的孕产瑜伽指南。
有人私信问我,怎么总写怀孕生孩子的那些屎尿屁和后遗症,很简单,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这些。
我直到不久前才知道,我妈引产 2 次才怀上我,经历了那么多波折,她却一句都没有和我说过。
老一辈女性会觉得这些都是必须经历的,不会在意。身体的羞耻,让她们更不会主动说。
到我们这一辈,终于开始重视自己的感受了,生产和育儿的艰辛,本就应该广而告之。
小红书上一些人说产后完全回到产前状态,身材甚至更辣,基本都是为了流量。
因为一些改变只有自己知道,区别或多或少,但" 完璧归赵 " 是不可能的。
我自己养孩子之后,其实就能理解一些,父母到底为什么会那样,矛盾为什么会产生,现在和他们的关系缓和了许多。
如今宝宝刚过 3 岁,我也在家做了 3 年的全职妈妈。
光有做科普的副业是不够的,我需要融入社会,需要社会价值。
宝宝下半年正式入园,我也准备重新出去工作了,算是熬过一个阶段。
前些日子,我靠在沙发上看综艺,老公在一旁陪着孩子搭乐高,时不时过来闹我两下。
我终于久违地,又新鲜地感受到一种莫大的幸福——是那种真实的、具体的,从平凡生活中升华出的幸福。
讲到这里三代母女的自述就结束了,一些变化不难发现:
生育之痛大抵共通。
但女性对生育的态度逐渐从被动转为主动。
她们对生育的感受越发敏锐,妈妈们也开始学着爱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