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用架空历史的方式,拿一纸假情报把蜀军主力调开。
虽然李世民批评诸葛亮不懂军事,但孔明先生毕竟才高八斗智慧过人,不是楞头青,
真的可能仅凭一张小纸条就亲率主力孤注一掷吗?
作为三军统帅,情报来源广泛虚实真假难辨。
稍有常识都知道谨慎处理,不会听风就是雨。
仅凭一张小纸条就可以左右丞相决策,实在小瞧了古人的智商。
除此之外,这部剧在很多细节方面都有绷不住的观感。
比如衣带诏的剧情,刘禅会下衣带诏吗?诸葛亮会为了整李严下这个衣带诏吗?
衣带诏是什么?那是刘协拿出来搞曹操的?
按这个剧情要真是刘禅下,那诸葛亮就是乱臣贼子。
这要是诸葛亮下的,那等于告诉别人诸葛亮僭越天子权宜,还是坐实他诸葛亮心怀异志。
再比如洗白冯膺的剧情,就算他卧薪尝胆牺牲自己,一心只为了替诸葛亮扳倒李严,但街亭战败谍报失误已是严重渎职难辞其咎。
如果他明知道青萍计划是为了送魏谍上高层,明知道白帝可能已经叛变了,光这一点,就足够送他死一百回上路陪马谡了。
即便为了效忠诸葛自求牺牲,扳倒李严又如何?目前看来,功远不足以抵过。
更离谱的是,既然冯膺和郭淮暗通款曲互通有无,
消息可以传得那么直接那么容易,书信都丢在桌子上随便看,
那白帝烛龙的谍线伪装得那么辛苦,拍了一整部戏搞情报意义何在?
你要说《风起陇西》是部烂剧,豆瓣 7.7 的开分足以反击;
但你要说《风起陇西》是一部精品,又好像吊着口气总觉得差点意思。
很显然,路阳导演的审美下让整部剧的节奏明显比以往国产剧要凌厉许多,
不论是电影般精致的画面呈现还是演员们成熟的演技,都体现出了剧作方的用心良苦。
但或许也正是因为想要的太多,导致整个剧集精而不专,气质撕裂,
落在观众眼里就变成了都是张,却无驰,激烈但节奏感已无。
再加上背景放在了三国,就很难不让人和历史去做比较。
三国的背景,现代的台词,演员一开口,所有氛围感都被打破,感觉像披着三国的国民谍战片。
更奇怪的是明明没有古风感,又似乎担心念文言文观众听不懂,直接很贴心的在底下的字幕给翻译成白话文,
既想古意又不想放弃一部分观众,多此一举,故弄玄虚。
《潜伏》之所以受欢迎的一个原因是这和真实的没有差太远,那句 " 天下谁人不通共 " 就是例证。
《琅琊榜》因为是完全虚构的,所以观众也不会纠结太多,而《风起陇西》的割裂感则不自觉地让人觉得拧巴。
作为新剧,这部剧的气势确实弱了一点。
网友唱衰这部剧的理由千奇百怪,有的说因为有某女演员必是烂剧,但实际前几集根本没她的戏份。
还有网友都开始调侃男主角陈坤几乎成了扑街代名词,白宇也不遑多让,一部扑部部扑。
但是话说回来,后续口碑若还能发酵关注度自然也会逆势上涨。
是金子就会发光,好剧总不会被埋没。
任何一部剧都有其生命力,整体质量就是生命力,能被随便摧残的,说明质量也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