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林子祥叶蒨文以李克勤帮唱嘉宾身份参加《我是歌手 4》,连唱 3 首热歌劲曲,这对难得出山的神仙眷侣不仅令所有人喜出望外,更把李克勤都唱成了配角。
6 年之后,夫妻二人以出战歌手身份来到同一地点。
" 铁肺唱将 " 串烧三首武侠神曲," 潇洒天后 " 带来一首《祝福》,寂静的内娱似乎迅速被注入一针亢奋剂,有人喜有人悲,不过都是为那我们曾拥有的 " 黄金时代 "。
就是说,芒果 TV 可真会掌握流量密码,整了个港乐专区,《声生不息》。当 Beyond 的《大地》、谭咏麟的《卡拉永远 OK》、张学友的《夕阳醉了》、林志美的《初恋》、王菲的《执迷不悔》、陈奕迅的《无条件》…… 在舞台上响起,似道尽了几代人的青春 ~
我同周围的朋友同事们也聊了聊这档节目,原来每个人对港乐都有着一段独家记忆 ~
1.
我问 @康康 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一首粤语歌,她说没有," 每个时期都有那个时期喜欢的一组歌。"
让 @康康 最怀念的是伴随着香港影视的那批歌。她听的第一首粤语歌是张卫健的《真真假假》," 作为《日月神剑Ⅱ圣战风云》的主题曲,教会了 3、4 岁的我第一句粤语,zhen zhen ga ga。到后面,《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我和僵尸有个约会》,还有很多年后我才知道《洗冤录》的 OST 是陈奕迅唱的。"
事实上,香港影视剧 OST 的兴起也被认为是 " 港乐 " 故事的开始。
1974 年,顾嘉辉为港剧《啼笑因缘》创作的同名主题曲,被誉为 " 港乐第一曲 "。同年,许冠杰为哥哥许冠文的电影《鬼马双星》创作了多首歌曲并集结成同名专辑发行,从此走上歌神之路。
在大众看来,那时候的港片、港剧、港乐是融为一体的。在那个娱乐方式和内容都相对匮乏的年代,前两者的流行提高港星知名度,也为港乐的传播开拓了巨大空间。
众多我们熟知的港乐统统来自 OST。
《上海滩》,"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上海滩》)
《万水千山总是情》," 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 ~"(《万水千山总是情》)
《大侠霍元甲》," 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万里长城永不倒》)
很多朋友是通过 83 版《射雕英雄传》的热播才逐渐走进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对 @门牙 来讲,这版的系列原声正是她听港乐的起点。" 除了耳熟能详的《铁血丹心》《世间始终你好》,我最喜欢的是《一生有意义》,那是一种置身江湖铁骨之外的儿女情长。很经听。"
当年 TVB 为了这版《射雕》也是煞费苦心,请来一众大咖,音乐方面,黄霑、顾嘉辉、邓伟雄为剧写了 3 首主题曲。无论是《铁血丹心》的家国情怀、《世间始终你好》的武侠豪情、还是《一生有意义》的情意缠绵,都与金庸笔下那个江湖豪情,侠义之气的世界一同流芳百世。
有人说,黄霑的词无疑是对金庸作品的最好注解。他风流不羁," 情痴心痴真意爱意 ",他仗义率直," 共闯刀山不会迟 "。
粤语流行歌曲刚传入内地时,其实对听众的冲击性很大,或者说,新奇。
一方面,相对普通话来说,粤语歌用词偏古韵,或铿锵有力,或婉转动人,有种复古的质感,别有一番风味。
黄霑写," 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沧海一声笑》)透着潇洒豪迈感,浓浓的大者之风,郑国江写," 有你在身边多乐趣,若有朝失咗你,花开都不美,愿到荒岛去长住,做个假的你,天天都相对。"(《分分钟需要你》)将感情描绘得细腻动人,意境深远。
另一方面,粤语歌还有一种音调上的美。普通话是四个声调,粤语有九个声调,起伏不定,抑扬顿挫,层次感就非常明显,它本身的音调就像一段旋律,再谱上一段旋律契合的曲子,音律美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