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八十年代,市场发展很快,需求增大,香港急需一批年轻歌手,所以 TVB 开始有了自己的音乐节目。以梅艳芳、张国荣为首的一批歌手都是通过唱歌比赛出来的。
这对多年好友双双成为了香港乐坛的巨星,念念不忘的作品不胜枚举。
梅艳芳在《似是故人来》里,唱爱恨别离的丝丝哀愁;在《夕阳之歌》里,唱人生无常的淡淡遗憾,在《坏女孩》里,唱内心深处的叛逆,对自由的渴望 ……
@恬静 每每听到《夕阳之歌》都会忍不住掉眼泪," 我喜欢 2003 年的那场 Live,作为 Anita 的最后一首歌,她一边低声唱着,一边小心翼翼提着裙边走上铺着红毯的阶梯,时不时回头挥手作别,那画面真的是芳华绝代,又带着凄美感。"
举行告别演唱会对彼时的梅艳芳来说并不容易,因为那时的她已癌症晚期,因为流血,得一直在舞台上戴着尿布,服装加头饰几乎等同她的体重,唱到最后已是相当吃力。不过从她低沉如落日的歌声里,似乎又能听到一股暗暗的,攒足了劲儿的力量感,似告诉奔波中的芸芸众生,往事随风散,有明天就有希望。
如果说,听梅艳芳听到的是放达洒脱、听张国荣,听到的就是温情脉脉。当然,哥哥有不少律动感十足的快歌,但我其实还是偏爱他的慢歌,小时候听《当年情》,第一次 get 到一个男人的歌声竟可以如此温柔。词在怀念过去,很容易唱成伤感,但哥哥的声音深情中带着明朗,是对岁月的感恩。
《春夏秋冬》曾是 @森山 一段时间里的单曲循环,这首歌陪伴她走过上下班路,和黄昏、黑夜一起填充空荡荡的房间、胡思乱想的脑袋," 歌词和哥哥的唱腔娓娓道来地讲述平凡日子中的期待,未来或许会发生的新故事,抚慰了那段时间被工作压到身心俱疲,无力顾及生活的我,也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
八九十年代,是个盛产巨星的年代。
陈百强在《偏偏喜欢你》中,唱执着,在《一生何求》中,唱苦涩,凭借《眼泪为你流》获十大金曲奖。
谭咏麟在《一生中最爱》中,唱痴醉,在《讲不出再见》中,唱释怀,他在演唱会上开玩笑说,整个红馆就像一所万人大学校,你们每天都要来上夜校,而我每天晚上都要和你们在一起,用歌教大家一些做人的道理,我觉得自己就像这所学校的校长啊!自此,谭校长的大名传遍大江南北。
还有四大天王、Beyond、王菲、彭羚、郑秀文、李克勤 …… 天王天后,劲歌金曲,诸神交战,每个都才华横溢又潇洒自如,多年后再回看,也不由感叹,群星璀璨,莫过于此。
粤语文化似乎也是在那个时代通过音乐成为了风靡全国的强势文化,身边人谁都能哼上一句 "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 ……" 学校的摇滚社团狂练粤语就为了能在舞台上尽情演绎偶像 Beyond 的歌,在那个网络不那么发达的年代,@蘑菇 为了掌握一首粤语歌,用 MP3 一字一字跟着学,自己标音,记在摘抄本上," 感觉比背文言文还难。" 学了一个星期,差点逼疯室友 ……
3.
春去冬来,谁也没想到,21 世纪初,香港乐坛迎来了一次汹涌的退潮,一次失去多位巨星,许多功成名就的歌手也纷纷退出领奖台。
伴随着内地及台湾流行音乐的崛起,很长一段时间,港乐都发展平平,即便出现了陈奕迅、杨千嬅这样令人惊喜的新人,也再没有过往辉煌的市场。
多少得益于香港回归,众多音乐人开始北上,唱国语歌,出国语专辑,很多歌甚至会出两个版本,大家比较熟知的,国语歌《十年》对应粤语版《明年今日》,国语歌《爱情转移》对应粤语版《富士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