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出现就是要弥补性别歧视造成的恶果。
但在网络上搜索妇女权益保障法,绝大多数评论却成了,这个法案是女性压迫男性的证据,一开始就不应该出现。
他们认为:在法案里出现性骚扰、PUA、女厕数量、家务赔偿、同工同酬、职场女性占比……都是女性在追求特权。
所以我们必须发声,必须加入到每一个公共事件的讨论里,必须参与这次的法案修订。
此刻选择了沉默,你不说我不说就会有人替我们说。
到时候错误的观念成为主流,我们就不得不为自己的懦弱和缄默食下恶果。
所以请女孩们站出来吧,我们拥有决定自己命运的力量和勇气。
《妇女参政论者》
我们要保持 " 在场 ",不要把舆论场让给那些看不见弱者的既得利益者们。
法案应该看到哪些困境
这些年我们不断提到张桂梅校长,因为她凭一己之力让无数女孩走出大山,从此改变命运。
但世界不应只有一个张桂梅,或者说世界不应要靠张桂梅这样一个 " 神奇女侠 " 般的人物去拯救。
如果她的时代过去了,下一次我们又要期待谁来解救早早辍学、嫁做人妇、沦为生育工具的农村女孩。
女性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应该写进法律里,落实在执法的每一个环节。
与阻止女性上学无缝衔接的,还有女性平等就业的权利。
最近她姐写过几篇职场性别歧视的稿子,关于女性在职场被边缘化,关于同工同酬。
女性在工作中遭遇的困境远不只这些,还有很多明晃晃写在招聘书上的 " 限男 " 二字。
还有暗戳戳把女性赶出工作岗位的 " 延长女性产假 "。
还有恶臭的职场酒桌文化,女性难以成为公司高层的玻璃天花板……
女性享有与男性平等工作的权利,仍然道阻且长。
上海团长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发挥了多大的力量,很多人却意识不到她们的功劳,疫情中需要个卫生巾都会被冷嘲热讽。
乌克兰战争爆发,许多家庭在乌克兰代孕的事件重新浮现。
这是一整条不断盘剥女性、把人沦为子宫的黑色产业链。
还记得那篇《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的文章,女性不仅被一些人看作子宫,还被更多人视为暖被窝的工具。
要真正撬动重男轻女的根基,需要女性获得与男性一样的土地权、继承权、冠姓权。
还有全职太太付出了太多不被看见的劳动:家务、生育、抚养子女、照顾老人……
还有紫丝带妈妈,她们的孩子被恶意藏匿,最基本的母子亲情权都被剥夺。
当然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周而复始、发生在社会暗角、学校、职场、酒桌、家庭内部、世界各处的性别暴力。
那些离不了婚的绝望女性,还在遭受丈夫的毒打,反家暴法案不应沦为一纸空谈。
拐卖案揭开了女性苦难史的天幕一角," 买卖同罪 " 几个字应该入刑。
我痛心高校女学生们还在一次又一次反抗学校对偷窥、偷拍事件的从轻处理。
性骚扰事件一再发生、一再被姑息,说什么 "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
但世界应该选择不去做那个危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