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风起陇西》收官。CVB 的平均收视率还没最后出来,前 20 集大概是 0.68 左右,跌破央八收视底盘。
网播数据也很糟糕,爱奇艺最高热度 7366,从 S+ 项目考量,确实是血扑。
豆瓣开分 7.7,收官 7.9,不考虑 " 细糠 " 之争带来的调侃负面,口碑上倒是维系住了高逼格的颜面。
在的原因,很大程度来源于开局第一集的错位感与寡淡。
在这个短视频抢走了绝大多数娱乐注意力的年代,国产剧开局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大家留给长视频剧集的耐心越来越少,打开长视频肯停留的机会如此宝贵,如果不能在这个时间窗口留住观众,那无论后面有怎样的精彩,都已经输了一半。
那什么样的开局,对观众来说,能产生持续观剧的强吸引力呢?
这篇探讨,本质上并不想从编剧理论来聊这件事,而是想纯粹从观众观感出发,聊聊我们想在一个长视频剧集的第一集里,看到什么。
用几个例子,具体探讨一下。
1
《隐秘的角落》
《隐秘的角落》,是这几年来我看过的最佳国产剧开局。
片头曲前,就是狠狠出圈的 " 张东升爬山 " 梗,2 分钟的时间,从温情脉脉的爬山排渣,到不动声色地推人坠崖,一个国产剧里最惊悚的片段,直接奠定了剧集的调性基础。
片头曲后,故事另起一笔,从朱朝阳这个中学生开始讲起。
朱朝阳拒绝协助同学作弊、朱朝阳课间被同学孤立、朱朝阳的水壶被同学报复性地放入了橡皮屑,2 分钟 30 秒三个小事件,勾勒出朱朝阳的性格和在校处境。
接着,整个剧情又来到了严良线,加油站偷东西、带着生病的普普逃亡、与父亲的好友借钱被出卖,中间夹杂着派出所民警对严良及其父亲的背景交代,引入警方视角的同时,也点出严良问题少年的来由。10 分钟,交代清楚了严良与普普的出身、处境与诉求。
接着视线回到张东升这里,从职场环境到家庭状况,一个妻子坚持离婚的婚姻失意者就清晰可见,同时大家看到在片头已经坠崖的岳父母,明白整段时间线在坠崖前,这段用了 5 分钟的时长。
到这里,三条人物主线均已呈现,无论是沉默寡言的优等生朱朝阳、还是一路逃跑小偷小摸的问题小孩严良普普、以及看起来温和无害但被妻子逼着离婚的教师张东升,观众已经对人物的背景、身份、性格建立了清晰认知。20 分钟,效率极高。
接着,故事线开始汇集。先是家长会,引出朱朝阳的母亲,点出朱朝阳母亲的畸形教育,和她时常不在家住的工作模式。
所以当傍晚严良敲门寻求这位昔日伙伴庇护时,他们避开大人目光的一系列后续动作才能成立。
接着故事在朱朝阳 + 严良这条线上深入。他的父亲,他父亲的新家庭,他与同父异母妹妹的对照,都给了这个人物更多的切面。
而随着三个小伙伴的深入交流," 坏小孩 " 小分队也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