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件翻红是彼此联动的,海清《心居》热播时被网友考古到当初在快男舞台上的迷惑发言,由这个抓马舞台又考古到当初的评委不和。
初看时,惊讶于明星们当初的直白和勇,再看时,会在尬到头皮发麻的场面中疑惑他们怎么敢?
等情绪沉淀后,会发现,惊讶也好,尴尬也罢,强烈的情绪体验,都因为如今不再拥有。
02
内娱真性格隐匿
「你是我的神」火了以后,人们发现,海清曾经的迷惑操作不止一二,虽然褒贬不一,但从过往采访中,能明显看到的,是活灵活现一个人。
她会说自己冲出栅栏就是一只疯狗,颁奖典礼脱了鞋站在郭敬明身边「以示尊重」,也会说拍戏时手机掉进土厕所捡上来冲一冲继续用。
她不绝对正确,但相对立体。
尴尬归尴尬,提起这个明星,她在观众心中是有基本性格在的。
海清成为 2022 内娱四大名著(网友封的)那段时间,张艺兴也正被热议着。
虽然情绪都偏嘲讽,但他们的尴尬,又恰是两个极端。
海清是太有性格,张艺兴是太没性格。
努力努力再努力和努力努力白努力之间,存放着张艺兴迄今为止的职业生涯。
合作过的前辈也好,大众层面的印象也好,人们对张艺兴的观感,停留在「认真努力」上。
除此之外,他是个开朗或内向的人,他有什么负面情绪,他的立体面在哪,观众看不到。
只看到这个艺人多栖,但每个领域除了努力之外更多的成绩,粉丝知道,大众不知道。
他的正能量来自努力,尴尬名场面来自努力,标签与事业强绑定着,这个人有什么情绪,却丝毫没有泄露。
怕出错本身就是错。
明星要给观众提供情绪价值,如果展露在外的性格不足以支撑行为,那么观众在星味儿里就窥不到人味儿。找不到合理的行为支撑点,则单一形象势必要被消耗掉。
张艺兴不是独一份,事实上负责美貌、乖巧、正能量的流量明星,都存在这个问题。
他们越谨慎,越单一,越战战兢兢保持对,观众就越怀念五花八门戏精多的从前。
一考古就知道,内娱从前不这样的。
博客时代徐静蕾当才女,微博时代初到来时姚晨当微博女王,王菲会在微博说俏皮话,明星们把社交媒体当自己的小天地。
但风向很快就变了。
在社交媒体上,明星从被观看的人,变成带观点的客体,和能够被攻击的客体。一方面是离受众更近了,但距离产生的不安也更多了。
甄子丹赵文卓旧怨发酵时,舒淇公开在微博上挺朋友的个人行为被无限上升,网友拿出早年她不愿提的黑历史攻击到舒淇退出微博。
这种事情在之后层出不穷。
一个人吃一堑,一个圈子都会长一智。舆论发酵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明星公关的速度。
安全牌是造人设而非展示真实自我。
所以这个距离群众过近的时代,再难诞生巨星,别说巨星,从明星身上窥到真实的情绪,都成了难事。
03
全民怀旧的背后
怀旧于文娱产业而言,一度是一种心理资源。
影视剧拍新片用旧旋律和昏黄色调营造一个过去的境吸引观众,综艺节目放几首老歌来回忆杀,新内容里的旧元素,于观众而言,是心理能量的积累。
怀旧的人纵然从不缺,但新内容供给多的时候,怀旧只是一个小分支。
人们在庞杂的内容里挑花了眼,回头看从前的内容,显得格外弥足珍贵。表面是 diss 市场上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实际是用怀旧的行为,完成自身对变化过快的市场适应的过程。
这时的怀旧,心情补偿作用大,它并非市场主流,但对某一些人来说,是文化对冲时的避风港。
西方学者加德纳把怀旧称为「社会的小吃」,快速地满足人们归属的需要。
百花齐放时,不同类型的怀旧当然各有积极意义。
但着眼当下内娱,考古风气渐渐兴盛的推手,是供给乏力的内容,是难以发酵新话题的内容。降速和增效之间并未达成一致,于观众而言,感知到的是无内容可看,并非内容少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