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韩国人没有创新力,只会照搬,这倒也没说错。当今韩国的流行音乐,编曲、编舞都来自世界各地,韩国人只是将其组合包装再推出。对于韩国来说,创新不是其特长,包装和营销才是。
" 韩国的创作者善于快速复制来自国外的有趣东西,通过将其变得更有趣、更好,使其成为自己的东西。" 韩国庆一大学一位教授这样解释韩流是如何做到全球化的。而硬糖君更愿意将这种韩国模式总结为 " 抖音模式 "。
抖音的 15S 法则,要求创作者必须将最有冲击力的内容短时间呈现,要在一段长内容中找到最关键的内核。有人将这种创作方式称为 " 嚼完了再吐给观众吃 ",这其实就是韩国教授所说的 " 把有趣的东西变得更有趣 "。
日系校服、中国汉服、美国海军风,这些都被韩国人化用,并且在民间掀起过效仿热潮。韩国人在化用他国好东西的时候,往往选择做减法保留最核心。韩式减法加工过的内容,不那么高大上,却变得触手可及,普通路人也可轻松驾驭。
太长不看,是全世界都有的现象。韩国在对他国文化进行再加工时,就秉承着这种化繁就简的原则。
MBTI 其实有一套复杂的解释方式,但在韩国人的再加工下,16 型 MBTI 变成了由四个字母组成的代号,以及一段简单的相关人格叙述。或许作为人格测试,这样的简化不够准确。但作为谈资,足够了。
包括在国际上备受好评的韩剧、韩影,之所以能被老外接纳认可,也因为与故事雏形多化用外国作品有关。在戛纳电影节斩获评委会大奖的《老男孩》,就借鉴了《基督山伯爵》,但这并不妨碍法国人喜欢它。
" 好看的抖音千篇一律 "。某个内容火了,会有大量模仿或改进内容出现。观众老爷喜欢看什么,就会收到大量类似推荐。而整个韩流市场就像个大型抖音,一旦出现一点要火的苗头,短时间内必定会有大量复制,比如挂耳染、铅笔裤,还有 BM 风。
而在韩国人的病毒式营销轰炸中,爱豆是最重要的环节。就像前文我们总结的 MBTI 爆红链条一样,这些年从韩国火起来的流行趋势,基本都遵照这一规律。爱豆参与后,靠着名人效应,影响力从韩国本土辐射至海外。
就这样,总被嘲没内涵没历史的韩国人,成为了亚洲潮流的风向标。
阅读往期热文
「娱乐硬糖」 现已入驻
猫眼电影丨腾讯新闻丨网易新闻
人民号 | 微博 | 触电新闻 | 商业新知
虎嗅 | 钛媒体 | 知乎 | 界面 | 趣头条
21 CN 看荐 | U C 头条 | 搜狐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