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敏和周迅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能精准把控到角色未经雕琢、自然流露的小女儿情态,表演到浑然一体。
《清平乐》让 22 岁的任敏提名了白玉兰最佳女配角,在此之后 " 小周迅 " 的称号也正式传开了。
这个名头包含着对任敏的肯定、期待,但如今再回看,对于一个太过稚嫩的年轻女演员来说,可能更是一种压力和过誉。
" 周迅接班人 "、" 章子怡接班人 "、" 杨幂接班人 "...... 不仅仅是任敏,如今大多 95 花、00 花从出道开始,就或主动或被动地被赋予了 "XX 接班人 "、" 第二个 XXX"。
这当中有前浪推后浪的意思,但更多的其实是小花背后团队的利益考量。
毕竟赤手空拳打出辨识度难,挂靠前辈声名就容易多了;即使是播出作品不过两、三部的新人也能用这种方法迅速地立起来人设,吸引观众和市场更多的关注。
只是这种方法也给一个新人戴上了紧箍咒,眼看着光鲜,往后是福是祸却很难说。
拿任敏来说,仿周公子角色 " 形 " 的部分对天资不低的她来说不算太难,但要想仿到 " 神 " 的地步,至少在两方面她的阻碍都很大。
一是经验的积淀。
周迅之所以被称为天才演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是个彻头彻尾的体验派——非科班出身,怎么生活就怎么演戏,能做到戏我不分。
李少红导演对此有个经典的评价:周迅是靠演戏和恋爱去认识世界的。
但任敏能贡献出好的表演,更多的是由于自己的高领悟力和执行力,以及导演是否会调教,能帮助她理解角色、理解生活。
2020 年任敏参加《演员请就位》时,这个问题就表现得特别明显。
在陈凯歌的指点下,任敏能展现出相当大的可塑性。她在后来一次采访中说到,自己有限的生命经历对 " 人 " 的理解往往狭隘,但陈凯歌在讲戏环节总是能拓宽她的认知。
▲ 《人物》采访
但在郭敬明执导的时候,你又几乎看不到任敏的闪光处,除了词儿背的更娴熟,她的表现和走流量路线的对手演员们大差不差。
对于一个成长期的演员,灵气很难得,然而她的灵气能不能升华为稳定的演技输出,后续的栽培同样重要。
任敏在客观上不可能复制周迅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她面临的内娱环境已和过去大不相同。
新人出头难,而一旦出头就一定会被资本迅速地围猎。
任敏的经纪公司是光线传媒,《十年一品温如言》和《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都是光线传媒的自制电影。对于公司来说,已经打出了知名度还能扛剧的艺人相当于行走的摇钱树,这棵树当然是种在自家院子最好。
《演员请就位》中有一幕也很意味深长——当时很多制片人听到任敏的名字,第一反应是:" 她很难约诶,我听说找她的项目特别多。"
结果没多久后任敏接受《人物》的采访,表示在影视寒冬下自己最大的担忧是失业、没戏拍,很多角色自己特别喜欢,结果一问会被告知已经定了别人。
当中的信息不对称隔着什么,大家懂的都懂。
所以说,别说任敏要打开戏路、合作名导,目前的情势看她连跳出公司的自制项目都很难,毕竟一纸合约外加天价赔偿就可以让她束手束脚、动弹不得。
这倒让我想起李少红讲过一个小插曲:当年她与周迅签经纪合同是当时全国演员第一份,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写,琢磨一两个月才拟出个大概。签约的时候,李少红还跟周迅说你好好看看,结果周公子看都没看," 哗哗哗 " 就签了。
之所以年轻的周迅在成名后还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自由,主要是在那个年代资本对演员的控制还相对松散。签约荣信达的往后几年,周迅拍了台湾公司出品的《人间四月天》,也拍海岩剧《像雾像雨又像风》;她和王小波合作《十七岁的单车》,也和娄烨合作《苏州河》,基本看不出周迅接到这些戏和她签约的是哪家经纪公司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