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蔷顶着爆炸头出现在镜头里时,一向酷拽的宁静两眼放光,瞬间成为小迷妹。
在张蔷作为压轴走向初舞台时,宁静的赞美之词与喜爱之情快溢出屏幕。
相比于文文在年轻观众群体中的知名度,张蔷弱了一点,但在观众的偶像心中,她才是偶像。
那英叫她姐,宁静被圈粉,她一开口全场起立。
这就是实力与影响力,往那一站,就是自带光芒。
不负众望,张蔷还是当年那个 " 迪斯科女王 "。
她摇晃的身体,轻松愉悦的神态,将 " 享受 " 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享受舞台,享受音乐,更享受唱歌的机会。
在她身上看到了岁月的痕迹,却也看到了留在岁月里的沉淀。
她与其他姐姐最大的不同就是,别人在比赛,她在玩音乐。
她的初舞台,轻松自在,意犹未尽。
更让人惊喜的是,作为音乐圈的鼻祖,张蔷有狂的资本,却异常低调。
18 岁发行第一张专辑、出道 3 年连出 17 张专辑且发行量超过 2000 万张,还是首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歌手 ……
这些荣誉与对流行音乐的贡献都足以让张蔷 " 傲视群芳 ",可她偏偏对谁都笑脸相迎。
刚成年就迎来事业高峰期,却说自己从没有过高光时刻。
势头盖过邓丽君,却调侃自己人红歌不红。
她的自谦,让那英都感到自愧不如。
此外,她与姐姐们的相处也相当融洽,总能看到她的笑脸。
看晚辈表演时,大方夸赞与表扬,毫无架子可言。
本以为她是一头凶猛的 " 狮子 ",没想到是条温顺的猫。
张蔷的大方得体与和蔼可亲让人刮目相看。
有资格骄傲却相当低调,有资格拽却很和蔼,这才是真正的高贵。
但是当了解张蔷后会发现,比起于文文的生拽,生活中的她才是个不折不扣的 " 拽姐 "。
只是,她的 " 拽 " 建立在实力之上,她的野心建立在实绩之上,而不是盲目自信与强凹人设。
03 走在时尚前沿的北京大妞
1967 年出生的张蔷能走上音乐道路,全靠投胎投得好。
爸爸是中华医学会的英文校译,妈妈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中国电影乐团交响乐队当小提琴手。
在那个年代,张蔷的起点就已是多数人的终点。
本来,她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学琴如愿考上好的大学,走向人生高峰。
但在六岁时,父母离婚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身边的同学不仅欺负她,还口无遮拦辱骂她的爸爸妈妈是流氓,因为那个年代离婚的家庭少之又少。
在如此环境之下,张蔷产生了严重的厌学心理,考试成绩要么作弊要么就不及格,甚至变得越来越叛逆。
为了逃离学校生活,她跟着妈妈学习乐器。
虽然爸妈的婚姻状态给她带来了困扰,但不得不说,也正是因为妈妈的熏陶,才有了她对音乐的兴趣与天赋。
上小学时,她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放学回家听收音机,在那个大家都听李谷一歌曲的年代,张蔷突然听到了迈克尔 · 杰克逊。
那一下,她的全身仿佛被点燃似的,不由自主跟着音乐声扭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