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莉雅的母亲,曾说过自己将女儿送上儿童选美舞台的原因:
希望用训练和表演锻炼女儿的人格,让她更有自信。
她年轻时是一名职业模特。
从凯莉雅 3 岁起,就对女儿进行严格的训练,保持体型,增强柔韧,练习体态。
但是这份期盼显然放错了方向。
凯莉雅曾多次被媒体报道过,可能患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为从小就被灌输要参加选美获得成功的理念,以及家人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
让她一直处于高度的焦虑。
在凯莉雅死后,母亲的反应出乎意料。
她不断在网络上发着女儿登台的照片,表示「希望女儿再回来参加比赛」。
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
母亲怀念的不是女儿,而是那个能够参加儿童选美的女儿。
她早早地剥离了女儿的孩童年代,转用成人世界的法则取而代之。
口口声声说着「为了孩子好」,其实不过是将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包装成商品来满足一己私欲。
全然不知,伤害最大的依然是自己的孩子。
儿童选美,实则是一个满足成年人名利欲的畸形秀场。
而凯莉雅的遭遇,只是整个「儿童选美」畸形面的冰山一角。
美国庞大的儿童选美市场,以及不可估量的附加价值,很难不让许多家长心动。
要想让孩子尽快满足比赛的要求,那么方法只有一个——「催熟」。
于是,父母即必须很早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导。
就像《阳光小美女》中,父亲提醒女儿不要吃心爱的冰淇淋,因为会发胖。
小小年纪,就品尝到了身材焦虑的苦。
现实中,被称为「选美小皇后」的美国小孩萨瓦纳 · 杰克森,从出生 10 个月起就参加选美比赛。
两岁时,母亲为了顺应选美风气将她晒成了小麦色。
三岁时,就拿了近百个选美冠军。
有人质疑母亲虚荣心作祟,但她却坚称女儿乐在其中。
还有许多孩子,都会在舞台上拙劣地搔首弄姿。
她们很可能并不明白这些动作的真实含义。
只是努力地遵循父母的引导,博得一场欢笑或者喝彩。
青少年心理学家席德 · 布朗曾说:
当大人告诉一个 6 岁的小女孩表现得像 16 岁的姑娘时,就是在告诉她要像成年人那样「性感诱惑」,让小女孩这么小就关注性发展,本质上就是一种「性化」
而孩童从中学到的就是,想要成功,就要先将自己性化。
性,将成为她意识中获得成功的必要手段。
浓妆艳抹、烈焰红唇、露大腿、扭屁股 ……
一系列要求都在无形之中塑造着孩子们畸形的审美观。
除了审美,还影响着她们的行为习惯。
十多年的台前幕后,使得不少小孩能够习惯性地露出职业化的笑容。
让她们过早地处于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过早地尝到名利的诱惑。
也过早地暴露在媒体与舆论的浪潮之中,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最可怕的,还有对性犯罪的助长。
美国主持人雪梨 · 谢尔普德曾批评制作了《选美小天后》的 TLC 电视台:
「如果你认为恋童癖者不看这个节目,那你就是非蠢即坏。」
就连卡戴珊也公开发言称,TLC 电视台走得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