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位名叫弗兰克 · 坎宁曼的儿童性侵犯被捕。
他供述称,自己将《选美小天后》这样的儿童选美节目,当作自己的「色情片」。
1990 年代,还发生过一起震惊全美的选美儿童被害事件。
琼贝妮特 · 拉姆齐是当时美国最著名的儿童选美皇后,被称为「美国小小姐」。
她赢得了大众的喜爱,也成为恋童癖眼中的猎物。
在 1996 年圣诞节,她在家中遇害,年仅 6 岁。
身体有被殴打的痕迹,尸检还发现死前有被性侵。
直到 2019 年,凶手才落网。
将孩子性化和媒体化,就等于是将孩子暴露在潜在的危险之中。
越来越畸形的儿童选美节目,便是助长这种危险的最大帮凶。
精美包装的儿童选美,其实就是对儿童的一种变相剥削。
小小年纪就被暴露在男性凝视的环境下,而加上有如家常便饭的「性化」选美活动,很容易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利欲熏心的大人,为了眼前的利益,毁掉了数以万计的小孩。
然而,近年来,这种儿童选美的风潮也刮向了国内。
从最早的儿童走秀,到后来的儿童车模,甚至还出现了「儿童维密秀」。
虽然国内儿童选秀没有像美国那样形成庞大产业链,但衍生而来的消费儿童的现象也同样值得关注。
比如当下成为流量密码的「晒萌娃」。
摆出可爱的姿势,做出可爱的表情。
看似晒娃,其实是靠晒娃带货。
当在亲子关系中加入利益关系,就很容易变成一种不平等的剥削。
就像 2019 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童模被踢」事件。
一个走路还不稳的小女孩,因为拍摄失误就被妈妈狠踢一脚。
事后妈妈没有安慰,只是严厉地让孩子继续拍摄。
之后网友还扒出更多黑历史。
孩子闹情绪不想拍,妈妈就拿着衣架威胁;姿势不对,抬手作势就要打。
比起妈妈的严厉,小孩子的反应更让人心疼。
也不哭闹,只是乖乖配合完成拍摄。
小小年纪,似乎早就对家长的暴力手段习以为常。
在《阳光小美女》有一个镜头让鱼叔印象深刻。
一个浓妆艳抹的小女孩,登台表演时,露出了职业性的笑容。
一转身,一个嫌弃的表情在脸上一闪而过。
这样一个细节,显然就是孩子对这一切的厌恶。
从儿童选美,到萌娃带货,本质上都是将血缘关系变成了不平等的利益关系。
世界各地,其实都有对童工的法律保护,即禁止用人单位聘用 16 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然而,儿童选秀,却从来不受童工法的约束。
为了保护孩子,许多国家已经在纷纷呼吁禁止儿童选美。
2013 年,法国就通过了禁止 16 岁以下儿童参加选美的法案。
倡议者介绍说,这既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大大减少儿童性犯罪的土壤。
培养孩子的人格,锻炼孩子的心智,提升孩子的自信,可以有很多健康的办法。
这其中,绝不会有将孩子过早地性化和追逐名利。
儿童选美,本质上就是对孩子的剥削和消费,俨然一种阳光下的犯罪。
作为家长,尽心守护她们的童心,才是自己应尽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