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时,《金枝欲孽》从香港热播到内地和东南亚、美国等地。这部后来被称为 " 宫斗剧鼻祖 " 的港剧,启发了流潋紫的写作,最终写下了《甄嬛传》。
▲《金枝欲孽》剧照
《甄嬛传》中与《金枝欲孽》两者相似点在于,都呈现了封建制度的 " 吃人 ",剧中人物最终都走向了悲剧。
但《金枝欲孽》似乎更勇敢而叛逆一些,悲剧中尚存一些美好的底色。
它借鉴史实,实写天理教造反、紫禁城沦陷,虚写以前朝后宫为代表的封建伦常的崩坏。一众主角在目睹权斗的残酷之后决定拥抱爱,毅然为爱出走宫墙,甚至为爱牺牲——
玉莹与孙白杨在互诉衷肠后共葬火海。
▲玉莹与孙白杨
《金枝欲孽》中,安茜带伤流血逃出紫禁城,却倒在茫茫覆雪中,于孔武怀中安静离世。
最终逃出生天的只有尔淳一人,她身体已是自由的,灵魂或将安放于悠悠天地之间。
▲尔淳
如果说《金枝欲孽》是背弃权力、拥抱爱与自由的现代精神。那么《甄嬛传》则完全是在封建嫡庶与尊卑的人伦秩序中完成,一个人如何一步步沦为坚固宫墙一砖一瓦的过程。
强调嫡庶之分与等级出身,是《甄嬛传》比《金枝欲孽》更具封建色彩的一面。
在《金枝欲孽》中,尔淳作为太监义女、安茜作为后宫奴婢,依然能在后宫争斗中攀登至高位,她们最后也都对权力作出了舍弃。出身并无阻碍个人的向上流动,在自由面前,难得搏来的高位亦可舍弃。
▲安茜
但《甄嬛传》中,则处处可见嫡庶之分与等级出身的痕迹。皇后对自己庶出的身份耿耿于怀,安陵容因出身卑微而被处处欺负,甄嬛的亲妹妹浣碧也因为庶出而闹出许多背叛。
这些庶出角色,虽然在剧中也同样展现了复杂性,她们一面带有某种抗争性,不断试图攀登来获取更高一级的权力,但另一面,却如影随形般地,在剧中被赋予了一些与身份低微相对应的负面形象。
而甄氏长女甄嬛,虽然在一套嫡庶尊卑的秩序中获得了逆袭,屠龙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却只是一个短暂时代的胜者,她在一条更长的历史河流中跪着,给自己织造了一个华丽的牢笼,成为一个逃不出时代的悲剧。
▲《甄嬛传》
从这个纬度来看,《甄嬛传》是没跳出封建,却更令人痛心的,且具现实感的。
《甄嬛传》的后宫,似乎是一个畸形变态的生存实验室,这里的女人,生活方式似乎只有两种,吃人和被人吃。
离宫后的甄嬛对皇上的爱已熄灭,但为了拯救被皇上流放至宁古塔的家人,她放弃宫墙外的自由和与果郡王的爱情,出走又归来,加入了宫斗的行列。甄嬛连亲生骨肉胧月公主都拿来作为筹码,为的是拉拢公主养母敬妃加入自己的宫斗阵营。她放弃爱、放弃自由、放弃人伦,只是为了不被人吃。
▲甄嬛对皇上爱已熄灭
华妃自以为能独占皇上的爱,但偏偏正是皇上在暗中残害自己。亲生哥哥年羹尧倒台后,她也被随之打入冷宫。当华妃被甄嬛告知了皇上的冷血行径后," 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阿 ",她自尽而亡。
华妃吃过人,也被人吃,但杀死她的仍旧只是爱情。
▲爱情终究让华妃走向悲剧的结局
这是《甄嬛传》中后宫女子们各个不同,却似乎共通的痴情之处,是这个残酷生存实验中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必须反思和珍视的人性。
大女主时代
《甄嬛传》自有其剧作之好,所以多年备受推崇。但是仍需要一丝警惕的声音的。
因为剧作的好处,向来是一体两面的。
《甄嬛传》的优点同样也是它的缺点,它在宫斗图景、女性异化上的刻画越深刻,甄嬛后期黑化的过程越爽,所表达出来的精神内核就越加固了封建统治,她越胜利,就会制造越多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