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梅伯不是一个完美的受害者。相反,她简直是个“糟透了”的受害者:她有无证驾驶、推人(她推的前女友已发声澄清)、私自携带宠物入境等多项违法犯罪记录,她“诱导”德普说出有利于她的证词(尽管这是大家都在用的打官司策略),她跟德普对狙互殴,完全不是人们印象中家暴受害者唯唯诺诺的样子。她说要把离婚获得的财产捐出去,她没做到——尽管不签婚前协议的是德普自己。最要命的是,她还是个双性恋,前/现女友们年轻美丽,这不是在质疑好莱坞主要群体——白男的性吸引力嘛。
但受害者受害的事实目前还没有被推翻的迹象。因此受害者在法律上目前还是受害者。影视作品中充斥着蛇蝎心肠的金发女郎形象。艾梅伯现在成为了她们中的一员。但好笑的是,这些金发女郎也往往是男性欲望的对象——看看希区柯克的电影吧。自由、张狂、骄傲、完全不“女人”的艾梅伯,正在一场更为隐蔽的现代猎巫的中心。而猎巫者声称他们在被猎巫。
《卫报》最近发表了一篇题为《如果我们不支持艾梅伯,Me,too将会走向终结》的文章。——有这么严重吗?也许,多多少少如此。在见证了这“轰轰烈烈”的网络仇恨后,我们无法想象有多少沉默的家暴受害者(包括男性和女性)将缄口不言——谁愿意在一个人的家庭暴力和成千上万人的网络暴力里选择呢?毕竟,我们更可能托生为第三世界、有色人种、家境平平的女性,而非掌握权力和财富的白男。
在这个“后真相”时代里,也许吃瓜群众期待的“反噬”确实存在,且会越来越多。但就本案来说,尚谈不上“反转”,便无从谈起“反噬”。这是一出包罗人间万象的荒诞剧,其中有真实的伤害,有媒体的吃人,有看客的无所适从。人们藉它发泄诸多情绪。它绝不是喜剧。而在这样的荒诞中,我依然期待更多理解、觉醒和行动;期待有一天人们可以说:大人,时代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