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10亿人的童年回忆,低调嫁豪门39岁生子退出央视,43岁被老公儿子宠成少女
王淏的爸爸是搞美术的,周围住的街坊四邻也都是文艺工作者。由于耳濡目染各家“杂艺”,那些带着生命力的艺术仿佛渗入了王淏的每一个细胞,让她自小就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家对面就是少年宫,什么雕塑班、曲艺班、绘画班、舞蹈班……我都尝试了一圈 ,而且年年都是优秀组员。”
王淏的艺术天赋,从小便显露端倪。她在自己的窗台上,摆满了她捏出来的形态各异的小泥人;在看完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她就能拉着院子里的一帮小伙伴自导自演一遍;手工剪纸更是不在话下,一把小剪刀在她手里就像被施了魔法,剪出各种活灵活现的小动物。
7岁那年,王淏从一位姐姐那里听到了《猴王吃西瓜》的故事,她便带着这个故事去参加故事大王的比赛,获得评委老师的高度认可。
她拿到了那届比赛的冠军,也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播音梦”的种子。
王淏的妈妈十分尊重女儿的梦想,寻找专业老师为王淏辅导,并帮助女儿合理安排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时间。
高三时,王淏参加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面试,随后的高考中她的文化课也考出了不错的成绩。
当年,广院在山西只招2个人,王淏便是其中一个。
1996年,王淏进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与刚强、春妮、李梓萌成了同班同学。大学期间,王淏便开始主持节目,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大三那年,央视的青少年节目招主持人。王淏凭借过硬的主持功底以及富有亲和力的形象被成功录取。
刚进入央视,王淏便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主持《七巧板》。
《七巧板》作为央视一个名牌栏目,几乎是台里的风向标。接手之后,王淏的压力非常大 。
要知道,《七巧板》之前的主持人是鞠萍,她温婉俏皮的主持风格深得观众喜爱。
王淏既要学习前人经验,也要调整自己的风格、定位,重新确立一种新的主持形象,同时还要不断地与小朋友进行沟通交流,使《七巧板》栏目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王淏加入后,她的名字成为第一个难题。当时王淏还有一个搭档,是一只人偶熊,它的肚子口袋上有一颗黄色的星星。节目组灵机一动,不如这只熊叫“星星熊”,王淏叫“月亮姐姐”,两人刚好是一个组合。
当时,少儿频道的主要主持人就王淏一个人,她不但要主持《七巧板》,还要主持《棒棒虎》《神游中国》和《芝麻开门》等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