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斯齐又上热搜了!
等等,葛斯齐是谁?
没错,就是爆料汪小菲的那位娱记——
前风行工作室成员,号称台湾第一狗仔。
上周的一次直播,葛斯齐以一人之力搅动了娱乐圈一池浑水 ……
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甚至直言:
以后内娱爆料都给我按这个标准来
可能吗?
如你所知,内娱所谓的 " 狗仔队 ",已经消失很久了。
再提这个词,肉叔甚至都觉得有些陌生。
择日不如撞日。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浅聊一下内娱狗仔的发展史。
也欢迎各位瓜友来评论区踊跃补充 ~
狗仔队本无关八卦
最近内娱流行考古,各种陈年旧事被翻出来,短暂地活跃了这潭 " 死水 "。
为什么会这样?
说白了。
没有狗仔兴风作浪的内娱,吃瓜群众还是太无聊了。
就像很多人对卓伟的评价一样:
卓伟在的时候骂他,不在的时候却有点想他。
纵观国内的狗仔兴衰史,发现其实并不长,但他们给娱乐圈乃至中文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可不小。
尽管人一批批倒了,可他们所爆出来的消息,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但。
恐怕你不知道的是," 狗仔队 " 这个词本与八卦无关。
如果你看的港片够多,自然会心领神会。
成龙《警察故事续集》。
陈家驹被分配了新任务,骠叔找了个八人小组来帮忙。
一看:懒懒散散,都是小混混的模样。
这组人,便是 " 狗仔队 "。
是的,狗仔队原是警方的一个部门,所谓跟踪组,最早隶属刑事情报科,50 年代便已出现。
他们擅长的手法,如你所知,跟踪、窃听、偷拍 ……
大同小异。
作为情报收集的一环,狗仔队在港片里经常出现。
譬如 1979 年翁维铨唯一的警匪片《行规》。
白鹰带着一群狗仔队分批跟踪毒贩,半偷拍的摄影方式让紧张感更加明显。
譬如 2007 年游乃海唯一执导的电影《跟踪》。
任达华、徐子珊们跟踪劫匪梁家辉、林雪,是少有的以狗仔队为主角的影片。
所以说,称娱记为狗仔队,颇有几分贴金的意思。
那么。
这警方的昵称是如何转移到娱记身上的呢?
不能不提的一个人:查小欣。
查小欣和另一位媒体人卢觅雪,被称为香港的 " 狗仔队之母 ",正是这两位姐将 " 狗仔文化 " 带入香港。
在香港,几乎你能叫得出名的当红艺人,都曾接受过她的采访。
还是独家的那种。
1980 年,她进入娱乐行业,采访的第一个人,是当时因为《上海滩》的许文强火爆一时的周润发。
五年后,她已经是总编辑了。
这一年,哥哥张国荣在红馆开首场个人演唱会,哥哥的场刊,就是由她负责的。
在港圈鼎盛时代 " 出道 " 的查小欣,迅速积累无数人脉资源。
她的战绩之一,就是曝光梁朝伟和刘嘉玲的恋情。
和现在被唾弃的狗仔不同,这位娱乐圈女王也会 " 耍点手段 ",但又不会被骂成过街老鼠,甚至还跟很多明星艺人成为朋友,关键在于一点:
有节操。
她在接受采访时举了个例子。
你报道一对明星艺人谈恋爱,说他们在 " 拍拖 " 就好了,没必要硬要用 " 幽会 " 这种暗自赋予感情色彩的词语。
关于这点,如果有了解过港媒报道习惯的应该能 get 到个中意味。
只是。
香港娱乐杂志一向毒舌,爱搞噱头。
尤其是在 " 狗仔文化 " 熏陶下,大量八卦杂志便应运而生。
《东方新地》、《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