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现场跑多了,他也积累下不少人脉,认识了不少同行。
卓伟捕捉到的第一个大瓜,是 2001 年,当时一个香港狗仔给他通气,成龙要办生日会。
深度吃瓜群众应该会见过这张图:
生日会当晚,章子怡和成龙的亲密举动,被卓伟偷偷拍下来发回报社。
任谁看了都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八卦新闻,上司当即选了张照片做封面。
这一期,爆了,创下《每日新报》的最高销售记录。
后来,卓伟又迎来人生另一个转折点——
北京的《明星 bigstar》杂志。
在这,他遇到摄影师冯科,两人一拍即合。
从此,便诞生了内娱首个狗仔队。
这对内娱头号狗仔队,确实来势汹汹。
独家,对新闻工作者,乃至狗仔的吸引力巨大。
为了捞到好素材,他俩在被告边缘来回试探。
有一个段子。
为了偷拍明星拍摄的第一现场,他们到剧组蹲点。
当时正值陈凯歌的《无极》开拍,他叫人把整个拍摄场地封闭起来,以防偷拍。
不过还是被卓伟找到漏洞——他在没有人的大半夜爬上墙,找到角楼拍到照片。
片场泄漏的消息传到剧组,工作人员按着网上的照片复盘,找到卓伟蹲点的角楼。
看到地上的烟头和矿泉水瓶,连陈凯歌都被折服:
我们拍电影的人如果像这狗仔队如此敬业,那没有我们拍不好的电影。
但并非次次都如此侥幸。
踩过界,麻烦自然不请自来。
2004 年,《明星 bigstar》策划了一期名为 " 明星地图 " 的专题。
他们将某些住在北京的明星所居住的楼盘,用地图的形式进行报道。
有个读者像现在的私生饭一样,顺着地址找到冯小刚家。
以至于冯小刚呵斥他是 " 神经病 ",还在《天下无贼》的新闻发布会上怒骂《明星 bigstar》的记者,并喊话 " 我 xx 想抽你 "。
事情发生之后,不少明星联名抵制《明星 bigstar》这种侵犯隐私的行为。
报社受到重创,管理层被更换,卓伟和冯科相继离开了。
但这次离开,却促成了一次足以载入娱乐圈史册的合作。
2006 年,卓伟再次找到冯科,成立风行工作室。
自此,这个工作室承包了内娱各式各样爆炸性的八卦新闻。
比如史诗级的王菲和谢霆锋复合,还有姚笛文章、陈赫张子萱这些充满争议的恋爱八卦。
在那之后,在风行的大锤之下,一个接一个明星塌房,有人口碑跌入谷底,有人从此退圈。
说来也巧合。
就在这一年,香港艺人就某周刊的偷拍事件,也进行了一次集体抗议。
他们联合召开声讨会,抵制狗仔偷拍。
明星艺人不约而同的处理手段,仿佛意味着狗仔队那可预见的未来。
理想与现实的悖论
有一个很矛盾的点。
比如卓伟。
他用非常手段,发现大量丑闻。
肉叔曾在弹幕上看过有网友这么评论他:
他是妖同时也是捉妖师。
卓伟自称有新闻理想,他把娱乐八卦看作自己的新闻事业,势要发现最真实的朋友圈。
曾经接受记者采访时,卓伟这么解释自己的 " 八卦理想 ":
明星是一个特殊群体,和普通人不一样,身上有商品的属性,公众知情权的组成部分有一条是公众对消费的商品的知情权,这个商品有没有假冒伪劣,有没有质量问题,那么明星是被大众消费的,名利都是大众提供的,所以我们监督明星,反应其真实一面,这是维护大众的知情权。
通过对卓伟的 " 八卦理想 " 的了解,对观众有一点启示是永不过时的:
不要轻易地为娱乐圈披上华丽的外衣,为明星们编织美丽的泡沫,因为一不小心,最后幻灭的只能是你自己。
然而,作为狗仔,他们获取丑闻的方式也很 " 丑陋 " ——
通过跟踪偷拍来取证。
这份理想,是灰色的。
就拿隔窗偷拍这件事来说。
前有王菲谢霆锋激吻恋情曝光。
后有港媒偷拍黄宗泽家中全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