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骂窦唯的人,恐怕不是不满意窦唯的变化,而是不满意在青春流逝之后,自己的变化。
年轻时的窦唯
青春的告别是声势浩大的,中年的来临是不动声色,2013年,43岁的沈庆写了一首歌《老掉牙的忧伤》,"那是我再回不去的家,那些纠缠心中的牵挂,无法回答"。
歌曲收录于专辑《岁月如今》中,此时距离他发行第一张专辑已经过去17年。
唱片公司表达想让他再唱一版《青春》的意愿,以此掀起情怀风向时,沈庆拒绝了。
老掉牙的沈庆,是个消解煽情的人,也在不断地与自己的命运做出挣扎与斗争,同年,高晓松创作了一首名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的歌。
三年后,这首歌由许巍演唱,这是他第一次唱由其他人创作的音乐作品。
高晓松与许巍
退出嘈杂的圈子后,许巍在在北京西郊农村租了个果园,做音乐、认真生活。这些年,许巍已默默走到了更远的地方,那个地方,是自己的内心,他不再向外界索取。
高晓松这些年,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了一遍,赚足了钱,赢得了声名,个中甘苦,只有他自己了然其中滋味。
在高晓松回忆起过往时,他想想已经很久没有弹过琴的自己、想起自己年少时发誓要用琴与笔来记录倏忽人生的爱与愁,这让他感到惭愧。
年轻时的高晓松
沈庆去世后,他的很多圈内好友纷纷表示哀悼怀念,这群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共同经历过同一场青春。
二手玫瑰主唱梁龙发文怀念,在他"校园民谣"的青春记忆中,难忘那个年代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简陋的排练室、在打工岁月相依为命的琴弦上,他们彼此依靠着这首《青春》度日。
不过都已成往事,那个校园民谣的黄金时代,不会再回来,她来得热烈,走得决绝。
由左到右:高晓松、卢庚戌、缪杰、沈庆、老狼、叶蓓
2016年,46岁的沈庆回到母校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了主题为「诗与歌的青春」演唱会。
在这个他曾写下著名《青春》的熟悉校园,这位中年男人,又唱起了《青春》,好在他还未拥有肚腩与稀疏头发。
沈庆无比清楚地知道,有些东西,永远都回不去了。
昔日站在台上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变成露出温暖笑容的中年大叔。
沈庆
高晓松觉得最能纪念沈庆的,是他《青春》里的那句词:"在那片青色的山坡,我要埋下我所有的歌,等待着终于有一天,人们在世间传说。"
校园民谣也好,中国摇滚也罢,从那个年代走来的他们,为善感者留下陷入沉思和回忆的种种时刻。
他们的故事像是嚼也嚼不完的食物,被大众当作精神饥饿时的过期粮食反复咀嚼,所有滋味已被全然品透,还是不肯丢掉。
那困苦的年代,反而是他们最怀念的年代,当下时代的文艺作品是娱乐的产物,这是沈庆们无法扭转的崭新世界。
他们在洪流之中感受着生活的百般滋味,只是有些东西,永远都不会失去。
青春太短,人生无常。总有人正在青春,却没人能一直青春……
再见,青春。
部分参考资料:
1、李鹰:《校园民谣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1日
2、【一席】沈庆「最后的电台情歌」
3、廖一梅:《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中信出版社,2011年
4、 盛志民 纪录片:《再见,乌托邦》
5、高原:《把青春唱完》,中信出版社,2015年9月
6、三联生活周刊:《何玉生,摇滚歌手的父亲》,2017年第19期
7、高晓松 怀念沈庆
8、王小峰:《只有大众,没有文化》
9、《三联生活周刊》:再见,《青春》的沈庆:那个"唱一首歌爱一个人过一生"的时代,2016 年 16 期
10、《艺术人生:高晓松&老狼》,央视采访
11、许知远:十三邀 《专访张楚:这个世界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