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黄昏,90年代校园民谣代表人物沈庆在北京因车祸去世,年仅52岁。
沈庆也许不会想到,只是一次寻常的外出,就会成为诀别,曾经高歌青春的一代人,最终以这种方式跟青春说再见。
他或许早就参透命运的无常,才会在《岁月》中写下:"总有些事,是聪明如你也不能预言。"
他创作的音乐剧《苏东坡》因疫情推迟上演,成了遗作,他没能等到自己的心血面世。
沈庆是那个没能赶上时代末班车的男人,与同时代的老狼、高晓松相比,他显得有些落寞。
他质朴如斯,声音像是一把没有任何修饰的木琴,他是那个当年宿舍里睡在上铺的兄弟,也是不可替代的校园民谣建构者。
只有凝视那些具体姓名背后的遭际,才能窥见沈庆们曾经走过的本相。
高晓松回忆往事,沈庆戴着眼镜,斯文温和,是当时北京高校民谣圈的"话事人",老狼、郁冬、逯学军……都是因为他相互结识。
之后的青年们各自浮沉,偶尔见面,大约十年前,高晓松在某场民谣演出中遇见了沈庆,那是最后一次大家一起抱着吉他怒唱。
沈庆登台时,高晓松特意跑到侧幕边,"我看见他仰着已经有了白发的头,诚挚地唱《青春》,一如年少时,当晚大家喝到尽兴,咏而归"。
1997年,沈庆交了个女朋友,特别能掉头发,姑娘总是抱怨头发越来越少,他索性写了一首歌,名叫《对镜梳妆》。
这是沈庆创作的最满意的一首作品,他觉得写的是自己的故事,也是中国人的故事。
当年,他还在苍蝇馆子和朋友吃饭喝酒,突然站起来说自己必须要回家,有了灵感,到家后他用了二十多分钟,写下了这首歌。
"我爱看你梳妆
当生命已不重要
数数你梳落几根黑发
当我们都已年老
不再为爱忧伤
我还想看你对镜梳妆
在1994年中秋节你要去远方
请你在镜前停留
让我不再害怕"
年轻时的沈庆
读中学时,沈庆就开始读各种文学作品,沉迷于金庸的武侠世界与罗大佑具有文学批判性的音乐中。
罗大佑那张《之乎者也》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轰动,他写下一句话:"这里没有不痛不痒的歌。"
这首歌,对沈庆有着重要的意义。
沈庆15岁那年,在四川乐山工商银行上班的母亲,到北京领取了全国五一劳动勋章。
当母亲从北京回到乐山时,带回来的奖品影响了之后沈庆的人生——红灯牌的双卡录音机。
他从这个双卡的红灯牌收录机里,听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放的一首叫《无心快语》的歌曲,这首歌让他渐渐走上一个超级歌迷的道路。
那是1985年,沈庆还拥有了人生的第一把吉他。
受罗大佑的深刻影响,沈庆在17岁那年,就开始尝试词曲创作。
1989年,19岁的沈庆创作了人生第一首填词作品《寂寞是因为思念谁》,由同校师兄逯学军作曲,最终由景冈山演唱。
"你知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
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一颗一颗流成热泪"
同年,25岁的海子卧轨自杀。这个热烈而悲凉的天才诗人,最终选择在冰冷的铁轨上告终生命。
他最后的遗言非常简短:
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诗人 海子
海子自杀后,一批文学青年经历了诗歌集体大逃亡,他们就此将自己的肉身与灵魂,裹藏于摇滚乐、校园民谣中。
1993年,时任大地唱片制作部主任的黄小茂与好友喝完酒后,回到办公室听歌手们的小样,正值30岁的他,瞬间就被沈庆的《青春》深深打动,他说:
"这首歌的歌词有些地方确实有点幼稚,但正是这样的东西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认真思考青春到底是什么。"
这首《青春》唱进了很多人的心中,"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
专辑封面上的沈庆面庞清瘦且骄傲。
1997年,27岁的沈庆
第一张专辑《这么多年以来》封面
大多数人听的《青春》是吉他伴奏的那版,对于创作者本人沈庆来说,他更喜欢小柯编曲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