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人情世故,她说世故这个词对她来说就是贬义的,我羡慕她不惑之年,还能任性地说人情世故是贬义这样的话,得是多么强大自我的人,才能四十岁不被世俗磨平棱角。
节目组说很多演员会莫名害怕郝蕾,被郝蕾一语道破,很多人只是害怕真实的存在。
于是,网友把五月份的金句输出机和人间清醒颁给了郝蕾。
我暗自捏了把汗,这两个女明星轮番争抢的名号用来形容郝蕾,实在是把她娱乐化和扁平化了。
复杂的郝蕾,在易立竞的采访里,在许知远的十三邀里,在一些年代更久远的片段里。
有人说郝蕾也没拿什么奖,怎么整天好为人师指点别人,我是觉得可以看一看易立竞和许知远镜头里的郝蕾。
她不仅复杂,立体,迷人,还热衷剖析自己,解构外物。
从成名、到掉落,到婚变,到彻底的寂默,她都毫不避讳,娓娓道来,真诚地表达自我,让人诧异于她无时无刻的清醒敏锐。
有一个细节是,郝蕾说自己对当时的男朋友(第二任老公)做过一个 " 小测试 ",她拉着他去看了自己那部大尺度禁片《The Summer Palace》(大家可以自行翻译百度,比色戒惊人),而且是在《浮城谜事》的发布会上,即和很多人一起观看。
郝蕾一边观察对方的反应,一边给他发信息,问他会不会觉得尴尬,对方只回了她一句自己是来看电影的,言下之意是没有关注其它,就这样打动了郝蕾。
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小测试,更像是一种危险的考验,郝蕾的说法是她一度觉得那部电影影响了自己的恋爱,身为观众,她清楚地知道这部片子会吓跑很多男性,但她必须吓一吓他们,才能给出郝蕾世界的 " 通关卡 "。
关于那部电影还有另一个故事,当时娄烨找到郝蕾,希望她出演余虹,郝蕾心里喜欢这个剧本,嘴上却拒绝了娄烨,理由是她不想失去她的爱情(当时的男友是邓超),为了阻止自己回头,郝蕾立刻签了一部并不想拍的电视剧,但几个月后郝蕾还是出现在了娄烨剧组。
彼时她已经拍了《少年黄飞鸿》和《少年天子》,口碑极好,风头正盛,她知道接拍《The Summer Palace》对自己的亲密关系会造成冲击,就连剧组工作人员都有说闲话的,但她就是义无反顾拍了,披上演员的身份,成全一部风险极大的好电影。
大多数时候,郝蕾都表现得异常理智,甚至得知自己怀了双胞胎时 ,郝蕾说 " 我的喜悦已经在奔往喜悦的路上消耗了 ",同样敏锐的易立竞追问奔往这种喜悦状态的路上,艰难吗?
郝蕾是怎么回答的呢,她说追求事实不太艰难,调整内心是非常艰难的。
这话当然是建立在她上一段失败的婚姻基础上说的,四年过去,郝蕾以旁观者的身份冷静地审视自己,她用 " 动手术 " 形容第一段婚姻,用非常具象生动的形容描述心碎的感觉:心碎一地的程度还不够,是碎一地,研成沫儿,突然又来了一个龙卷风,给吹走了。
可以这么理解,一个经历过婚姻坍塌的女人,重新走进婚姻不难,难的是她要完好地修复自己的内心,当她修复了自己,孩子的降临也被赋予了新生的意义,而修复的过程犹如刮骨疗毒。
郝蕾是那段时间开始信佛的,有句话说,未知苦处,不信神佛,我猜测郝蕾那时的生活是翻天覆地的,而职业的敏感度又放大了种种伤痛。
人在痛苦的时候往往最想放纵麻醉自己,可惜郝蕾天生清醒,不仅清醒,还试图记住这些情绪放在日后的角色上,这大概就是艺术家的某种自毁。
郝蕾无疑是清醒的,只有最清醒的人,才能看清问题本质再一语中的。
但我越来越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