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端午节,一位女游客因登上龙舟而惹出一场骂战。
当时她看到几艘龙舟停泊在岸边,就爬上去拍视频。船主喊女游客离开,但她充耳不闻。
视频发布到网上,便引起了一片声讨:
部分网友以 " 女性不能上龙舟 " 这种 " 传统 " 为由,去指责她登船的行为 " 好邪 "(晦气),要求她道歉。
更有人指出,女性不仅不能碰龙舟,甚至在龙舟经过桥时,桥上也不能有女人。
骂着骂着,又引出另一波声讨:龙舟文化,分明在搞女性歧视吧?
为此,有记者采访了佛山当地相关部门。
南海区九江龙舟协会回应,女性确实不能登传统龙舟:
当地的龙船有很多种类,有一种叫传统龙舟的,有这个(妇女不能登船)传统习俗,我们也会加大宣传,避免女游客未经龙船主人允许,误上传统龙舟去拍照留念。
所以,这事到底是不是歧视女性?我们该不该尊重传统习俗?
这几天很多人为这事吵得不可开交。
飘认为,这不是一个二元对立的性别议题。
事件背后的某些关键细节,正在被骂声淹盖。
首先,抛开风俗。
就事件本身而言,肯定是这位女游客不对。
这艘船是船主专门为活动置办的新道具,活动还没开始,你一个外人就擅自登上人家的私人财产使用了起来(而且是拍视频这种可能涉及商业行为的举动),法律上肯定是不允许的。
好比你的新车虽没关车门,但莫名其妙被陌生人坐进去,还一通自拍发上网,换你你会乐意吗?
对此,大家应该就能感同身受了。
但这个小事发酵为大范围骂战,是因为涉及到另外两个层面的交锋:
一个是性别,一个是传统。
从评论区能看到,女性不能上龙舟的说法,不是个例。
按照权威说法,龙舟分为传统龙舟和标准龙舟。
标准龙舟就是赛事中常见的龙舟,不论男女都可以用来比赛。
而传统龙舟则分为男龙舟、女凤艇,给不同性别赋予了文化意味上的区分。
就像容桂街道宣传部解释的:没有歧视,女性也有专属的凤艇。
其实我们不是歧视女性,我们是有凤艇的,是专门为女子制作的女子龙舟。我们容桂的龙舟是有神庙在上面的。它就是一个传统的民俗。无论是凤艇还是龙舟,它经过桥底下都是要让女性避让一下的,因为它有冲撞神灵的一个说法。
女的不能上龙舟,男的不能上凤艇。
不管你是否遵循传统习俗,这事好像没有性别高低的偏颇。
乍一听也够公平。
但在现实中呢?女性确实不能上传统龙舟,但凤艇却存在男性身影,并且被大众普遍允许。
飘先声明,放这个例子,并不是要做性别对立。不是说大众骂了视频里登龙舟的女游客,所以也要骂这个视频里登凤艇的男性。
我想表达的是,当 " 女性不能上龙船 " 变成一个普遍现象,并被冠以传统习俗的名号成为某个群体的广泛共识时,我们就该警惕了。
传统这个词,本来就跟时代进步站在天然的对立面。
不是什么传统文化都该被尊重、被继承的。
吃年夜饭、吃饺子这些好的传统应该被继承。
但有一些糟粕旧习,即便有上千年历史,也不该打着尊重传统习俗的幌子,继续在不公平的背景下被延续。
同一个性质的行为,却因性别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大众态度。
细想想,其核心思想难道不是老生常谈的男尊女卑吗?
在这个习俗中,女性看似有得选,实际上还是没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