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打耳洞这件小事,封建时代为了规训女性,给幼年女性穿耳是相当普遍的一种传统习俗。
女性必须打耳洞,但男性呢?
绝对不允许打耳洞。打了会怎样呢?
如果男性在成年之后仍旧穿耳,则严重违背了儒家伦理中的性别规范,往往要受到严惩。崇祯二年 ( 1629 ) ,一男子突然伪作妇人装饰, " 顶髻穿耳 ",在街上行走。人们将其视为 " 以阴化阳 " 的人妖,抓获送官,并 " 捶杀之 "。
——毛立平的《初痛 : 女性的穿耳习俗与儒家的性别文化建构》
看着如今男性穿耳环被喊帅,几百年前被惨遭捶杀,不仅让人冒冷汗。
你能看出来。
规距下,这套所谓习俗要女够弱,男够强。
即,女性足够像 " 女人 ",也要男性足够像 " 男人 "。
男女都被框定在某些特定社会形象中,只为了去承担某些特定的社会职责。
无论男女,都被强制定位了。
那么,个人选择呢?
通通被无视。
本质上,许多不合时宜的所谓传统,与其说是性别歧视,更不如说是对人性和个性的一概忽略。
陋习就是陋习,得改。
但现实中,这种矛盾往往被粗暴打成性别对立,在互相归咎中,自我却一次次被无视。
拿飘最喜欢的徐克版《梁祝》来说。
他这版特别之处在于,制造这起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不是祝英台棒打鸳鸯的父母,也不是阴险小人马文才,而是一整套封建等级制度。
吃人不吐骨头的,正是某些所谓传统习俗。
看似女扮男装、承受包办婚姻的传统习俗的祝英台很容易被认为是弱势方,是唯一被歧视的受害女性。
事实上,梁山伯作为男性,也是彻底的受害者。
他不能迎娶心爱的女人,只因他出生没落氏族。即便提亲时,他已金榜题名,成为当地新县令。
但是身为太守的马文才,他的上级,依然可以横刀夺爱。
梁山伯呢?
喊着 " 我是新上任的县令 ",还是被打至吐血身亡。
只因上下等级有序,身为传统习俗中定义的男子汉大丈夫,他还达不到封建制度认可的强大。
你以为这只是故事,不是真事?
一个细节。祝英台妈妈用马文才金贵的彩礼侮辱提亲的梁山伯。
天价彩礼习俗,背后的核心是什么?
就是女性要足够卑微足够弱势,她要成为夫家的寄生品。
那么相对的,男性就要足够强大。钱财、权势都是证明。
依然是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传统 ……
你再类推下去,大部分男性歧视背后都是这套刻板逻辑。
男性就该买房,就该养家,就该有泪不轻弹 ……
李承铉当全职奶爸时,传统习俗下的自我审视和他人歧视的双重压力,导致他陷入抑郁。
刚当全职爸爸,他自觉没面子,心里有疙瘩,幸好妻子感恩他的付出,解开了他的心结:
刚开始是有一点压力
我也是一个传统的家庭长大的
就觉得男生应该是在外面奋斗工作
然后照顾家人
我只是没有(明确)提过这个问题
只是在心里有一种
怎么办的一个情况当中
她是主动把这个结说出来
我觉得当时非常温暖
这个也是我幸运的一个部分
别人以为他是外国人听不懂,当面说他吃软饭,幸好他最后自我调节了:很多人可能觉得我是一个外国人听不太懂有一些朋友就是 …… 会听到这种话还是多少伤自尊的你在家做这些东西还让老婆都出去做东西就是你就是在老婆的翅膀里头让女的养你
如果李承铉没有遇到心态健康的戚薇?如果他学不会自我和解?
富贵如明星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普通人。
很多从前的规矩如今已不合时宜。
无论男女,被束缚进一个叫做 " 男 "" 女 " 的模具里压成标准形状,灌输以 " 能与不能 "" 该与不该 ",本身就是一件可悲的事。
当梁山伯惨死,枯槁的祝英台被强行涂脂抹粉,按上凤冠时。
没得选时,她和死去的梁山伯没有区别。
只有当雨水冲去干燥的旧粉,她的新貌才宛如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