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个神经病一样,在给别人养孩子。"
你想要怎么决定就怎么决定
电视(台)来(报道)了
不到一个星期
整个(村)全部都(知道了)
一个大丑闻
回到汕头的家,卫卓的脸上失去了笑容。
两个家庭的压力,都压在了他身上。
一边,是呕心沥血多年寻子,血浓于水的原生家庭;
一边,是20年来的养育之恩,失望又愤怒的养父母。
这两个对他恩重如山的家庭,他如何取舍平衡?
比如:除夕,去谁家过年?
每一个端午中秋春节,要怎么平衡才能让两边都满意呢?
他又红了眼圈,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
弹幕回答了他。
你没错呀!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你才是被伤害最深的那个
看着好心疼啊
两头周旋的窒息、委屈,通通被打碎吞进肚,自己消化。
然而。
卫卓的纠结,在其他的失子家庭被看做"甜蜜的痛苦"。
2003的3·28 鄂东系列拐卖儿童案件,换了五任专案组组长。
18年后,第5个被拐的孩子卫卓回来了。
可还有6个不知所踪的孩子,扎根在亲生父母的心里。
甚至就在卫卓回乡的当天,就有100多公里外的失子妈妈慕名而来,想要"沾沾喜气"。
-我儿子也是98年的
-你儿子也是98年的?
-真是的,两岁我儿就被绑走了,你儿是幸运的
被埋没在新闻报道里的大多数。
辽宁北漂的王秀芝, 丢孩子后怕孩子找回来,不敢搬家。
成为了拆迁废墟里的"钉子户"。
四川蓬安的唐小均,丢了孩子老婆走了,喜欢在夜里开出租车。
只为在寂静的夜色里,获得暂时的平静。
四川资阳吴德蓉的婆婆照看孙子的时候一个疏忽,导致孙子被拐,她恨自己恨了一辈子。
临终时都没闭上眼,死不瞑目,留下遗言:一定要把我的孙子找回来。
他们的故事,似乎从未结束。
另一个故事,在天色未亮的时刻开始。
你见过凌晨4点的鞍山吗?
他们每天都见。
凌晨4:30,鞍山市铁东区的公租房已经闹腾起来。
顶灯啪嗒一开,还没来得及摘下"痛苦面具",孩子们一个个鲤鱼打挺坐起来。
几分钟后,高矮胖瘦不一的孩子们穿着带反光的长跑衣,鱼贯而出。
梦回体考1000米的恐惧
不停地摆臂——速度,再快一点。
控制步子幅度——节奏,再稳一点。
这还只是一段"预热"。
后续训练还是跑步,而且硬核到要"跟车"跑,11公里。
当你刚放下手机,在梦里睡得香甜,孩子们已经在街上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这家"马拉松俱乐部"历史悠久,2011就开业了,"老板"是中学体育老师,柏剑。
他用公益的方式,招收困境儿童练习长跑。
什么困境?
大多是原生家庭的不幸:父母离异或重病,遭受家暴,被迫留守……
而这儿,是他们的"梦想之家"。
柏剑老师,就是他们的第二个"老爸"。
这可是个不折不扣的"严父",相比于温室培育,他让孩子们直面现实的残酷。
咱本身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只有体育 加上学习
才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