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荣誉》中,公安干警们是用鲜血和生命总结出来的经验:先保护好自己。越是善良的人,越应该保护好自己,这样社会才会更好,不是么。
当然,那个抄起酒瓶还击的黑衣服女孩有些冲动,朋友被骚扰、殴打,对方嘴里还不干不净,这谁不上头。可是,世界不会因为你是对的就格外善待,面对恶人的挑衅,还是要冷静,先保护自己。
3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普通人面对这样的情境,怎么办呢?
我的基本观点是,推动社会发展去解决——这不是崇尚空谈,而是只能如此。
我们为什么反对规训女孩呢,因为黑社会和暴力犯罪问题根本就不是受害人能解决的问题,不去酒吧不穿热裤有什么用?罪案照样会发生。
本质上,这种规训是试图将需要由社会来解决的问题归结为个人努力不够:面对施暴者不去斥责,反而质问:你们女孩为什么不能再好一点呢?这谁听了不生气?!
至于说 " 教育男孩当一个好人 ",其实也经不起揣摩。
难道所有堕落的年轻人,都是从黑道家庭出来的,家长从小教他要当一个坏人?臭流氓的父母就是社会问题的根源吗?
不是的吧,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太多的 " 失职 ",其实是生活压力的伴生品。
电影《除暴》,吴彦祖饰演的悍匪有一位慈母
人无法超越时代、阶层和认识的局限,家庭教育也不能成为放满锅的架子,万事归于原生家庭也不可取。
4
谈性别一点都不困难,凡事归于性别压迫是最简单的事。有些人打人只找一个借口,甚至只是看你长相不顺眼都可以打你,不能从一个本来就不存在的 " 理由 " 开始分析问题。
舆论要做的,恰恰是正面讨论问题:有人被流氓施暴,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围观者手无寸铁,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勇敢地冲上去斗争吗?
不管是不是老生常谈,都要继续谈。扫黑除恶本来就是社会的大问题,凭什么认为可以绕开国家机器去解决?
在此,你必须信任执法机构,信任警察,才有可能重建秩序,这是只有他们能解决的问题。假如黑恶势力在社会土壤生根发芽,不能指望个人的正义和善良去解决啊。
堂堂正正地去谈论和解决治理问题,才能推动社会变得更好。
如果有什么事,真的是需要我们通过个人努力去做的,我认为,至少是在阳光下讨论治理问题,而不是用别的话题模糊焦点,最后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