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母亲吴静在 2017 年向他人借款 28 万元,但未在规定时间还款,最终被告上法庭。
很微妙的一点是,UP 主朝烟在判决到期当天还更新了一则配音,视频内容中提到 " 我凭自己本事借的钱,凭什么还?"。这种明显知情和支持的态度刷新了网友的三观,再次掀起一阵热议。
小作坊生意难做
中国 boy 式翻车,毫无疑问揭开了 B 站商业化的隐疾。
相对于抖快式的 MCN 化运营,B 站 up 主个人化的操作,总是存在着各种风险。仅以中国 boy 王瀚哲为例,王瀚哲出生于 1998 年,2012 年时就开始在 B 站兼职做 UP 主发布视频。
他最开始的动机几乎和 B 站整体的发展相对应:用爱发电。在 B 站整体社区扩大,用户量翻倍,走向商业化后,王瀚哲也吃到了 B 站发展的红利,成为了 B 站头部 UP 主。
不过,与其他 B 站土生土长的 up 主相似,中国 boy 并没有签约专业的 MCN 机构,仅与 B 站官方机构超电文化签订了合约。而超电文化大多数情况下,主要起到帮助 UP 主承接商单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B 站虽然整体走向 PUGV 内容,但专业内容的生产仍然是小作坊式的。部分头部 UP 主虽然能通过商业化年收入过千万,但往往仅有一两个助理协助拍摄视频,中国 boy 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抖快等平台,与 MCN 签约的达人多半有严密的作品审核及发布机制,在商业化第一的前置条件下,达人绝不会轻易地在敏感话题中发表意见,也不会轻易地透露个人生活。但相比而言,B 站 up 主往往通过自己的人设获得关注,也因此需要展露自己的个性。
以人为核心的产业,往往是不稳定的。B 站的 UP 主运营,也难以绕开这个逻辑。当中国 boy 按照往常的逻辑发布视频时,他只能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判断自己的视频是否有可能踩中雷点,这也就更容易出现翻车。
同时,相比于抖快,B 站的粉丝更容易与 UP 主建立情感链接。体现在商业化上,就是 B 站的粉丝黏性更高,客单价更高。但这同样也意味着,UP 主需要为粉丝的情感支出做出回应。如果 UP 主私德有缺(如吃素的狮子和小可儿)、冒犯观众(如 lex 和中国 boy)乃至父母做老赖(朝烟),都有可能遭到反噬。
在小众且社区化的 B 站时代,这些问题本质上仍然不构成问题。举个例子,如今的贴吧充斥着大量容易被网友情绪攻击的帖子,但贴吧很难有人为此负责,也少有人会因此引起更加公众化的议题讨论。
但当 B 站整体走向大众化,成为一家拥有 3 亿月活用户的平台时,曾经不成问题的问题都被无限放大,不同用户群体的加入也加剧了社区之间的矛盾。一些同时拥有来自两个群体粉丝的 UP 主也就容易踩在一些议题的红线之上,最终引发难以回转的舆论危机。
相比而言,抖音的博主虽然也常有翻车事件,但用户和博主之间并不存在情感链接。翻车事件也很难形成大规模的讨论。
2019 年,B 站董事长兼 CEO 陈睿接受《晚点》采访时如此回应用户群体扩大后社区氛围是否会改变的问题:我要做的是通过产品设计让 B 站变成一个弹性最大的社区。比如我刻意降低 B 站的社交属性,让用户少碰面。把用户打造成以内容为中心的社区,每次用户见面只在视频下面见。社区扩大了十倍,只要这一类内容还在,他会觉得这个氛围是没有变化的。
但当 B 站的用户规模急剧扩张后,同样的 UP 主吸引了来自不同圈层的粉丝,以 lex 和中国 boy 为代表的触怒了单方面的用户群体事件频发时,这一美好的想象无疑变得更脆弱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