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息传到索尼家时,他瞬间就明白太后的心意。他对索额图说:
鳌拜终日忙碌,太皇太后冷眼旁观,此时此刻你要牢记两个字,糊涂。哪个人看上去最聪明,哪个人看上去最糊涂。你想,太皇太后此刻最关心的是什么?是安安稳稳地让皇上亲政,在这个时候,她不希望朝廷添任何麻烦。添任何乱子,天大的事,她都要等皇上亲政后再说。所以她才对鳌拜一忍再忍,一让再让,可皇上少年气盛啊。
索尼对儿子提出的这个疑问,揭开他装病的真相。康熙年幼,鳌拜圈地以及做的那些事,太后都知道。她之所以一直隐忍,是想等到康熙亲政后再做决定。索尼知道太后的心思,所以他也必须要配合太后,保存自己的实力,一旦皇上需要索尼家出力,他必然会义不容辞。

索额图不理解父亲的行为,问他:
可当前咱们就这么退避三舍吗?
按理说,顺治留下的四个辅政大臣中,索尼是首辅,如今他称病在家,鳌拜在朝堂上为所欲为,不仅借圈地结党营私扩张自己的势力,还打击苏克沙哈,妄图在朝上搞一言堂。
索额图不明白父亲的意思,为何要一直隐忍?
索尼说:
太皇太后不吱声,咱也就不吱声,太皇太后不得罪鳌拜,咱也就不得罪鳌拜。你老老实实地上朝,规规矩矩地听政。不该你管的,一点别碰。该你管的,也就管个三四分。宁肯让人瞧不起,也别出人头地。
事实证明,索尼的打算没错。孝庄亲自到他家,许诺让他的孙女赫舍里为大清未来的皇后,还把自己戴了四十年的一串项链送给赫舍里。这是太后对索尼家最大的恩惠。而索尼回报太后的最好方式就是帮助康熙亲政。

那天在朝堂上,索额图提出让皇上亲政,大臣们都附议,认为皇上已经大婚,理应亲政。
但是,鳌拜却公然站出来反对。他说皇上虽然大婚,但仍然年少体弱,应当继续坐朝听政,继续学习,朝政应该让几位辅政大臣帮助皇上分担。如果大家把繁琐朝政交还给皇上,让皇上辛苦,大臣们自己却清闲,是不忠不义。
鳌拜明显不想交权,才会说出这样的话。他的党羽都纷纷附和他的提议。

这是索尼慢悠悠站起来说:
皇上大婚已毕,正当君临天下,亲理朝政。这既是皇上之责,也是做臣子的福分。如果有人不想交权,阻碍皇上亲政,老臣倒要问问,君臣之道何在?难道我们要一辈子替皇上做主吗?
索尼这话刚好驳了刚才鳌拜一党的借口,并言辞犀利地指出,有人不想交权,究竟是有什么目的?索尼一番话堵住鳌拜一党的口,他又带头跪下,恳请皇上亲政。索尼在朝中多年,在大臣中有很高的威望,否则太后也 不会要跟索尼家联姻。当初太后一是看上赫舍里聪明漂亮,最重要的还是看中她娘家背后的势力。太后让皇上娶赫舍里,就是为了拉拢索尼门下这一支奇兵。
在索尼的支持下,康熙顺利亲政。
以前我以为索尼是个老奸巨猾的老狐狸,他在其他三个辅政大臣争权夺势的时候,保持中立,两边都不得罪。是因为他想和稀泥。现在看来他是在韬光养晦,就像孝庄对康熙说的那样,时机不到,他们都必须忍。索尼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皇上尚未亲政,羽翼未丰 ,如果他公然跟鳌拜他们为敌,只会削减自己的势力。对皇上没有一点帮助。
所以,他只有暂时避避风头,在鳌拜他们斗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他选择了装病,既不掺和在几个人中间,也不去偏帮哪个人。他看似装病,其实外面的任何事情他都了然于胸。
如果没有索尼,康熙亲政不会这么顺利。如果没有索尼,康熙亲政后的日子也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