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本是一个硬汉,他为了求见顺治连官帽都敢脱下不要。他的胆识和魄力都在鳌拜之上。
这样一个精明睿智的老人,却在康熙登基后放弃党争在家称病,就是因为他看出孝庄的心思,也理解孤儿寡母的难处。他没有跟鳌拜等人一样激流勇上,他选择妥协和不争不抢,静等康熙长大。然后在合适时机,一举把康熙推上帝位。
虽然他力保康熙有爱护孙女的原因,但看到索尼临死前说的话,我们就会知道,即便他孙女没有做康熙的皇后,他依然会这么做。
因为索尼骨子里就是一个赤胆忠心的人。

3临死前留下的遗言揭开他在皇上跟前的三种身份
索尼临死前跟康熙说的三段话,揭开他在皇上面前的三种身份。
1以长辈的身份劝告康熙凡事求稳
康熙虽说刚刚大婚,但依然是少年心性。索尼知道年轻人都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更知道年轻人做事都是凭着一腔热血。大清国刚刚建立没多久,不能因为盲目扩张让老百姓受苦,更不能因为战争让国库空虚,在老人家的心里,凡事都要求稳,一步步慢慢来。
索尼说这话,是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对康熙说的,毕竟,他的孙女赫舍里嫁给康熙,按照民间的风俗,康熙也要跟着赫舍里叫他一声爷爷。他让康熙凡事求稳,是为大清国好,也是为康熙好,更是为自己的孙女好。
他作为赫舍里的爷爷,知道孙女的一切都牵扯到索尼家的兴衰。而从他答应把赫舍里嫁给康熙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他的家族跟康熙的利益和命运都戚戚相关,再也不能分隔。

2以臣子的身份让康熙要提防鳌拜
鳌拜鼓动手下圈地,看似是为占地方,其实更是为了拉拢党羽,进行党争之分。孝庄和索尼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他临死前交代康熙的第二件事就是让康熙提防鳌拜。
他告诉康熙,目前大清国有两大隐患,一是鳌拜结党营私,一是吴三桂在西南边称雄,对大清虎视眈眈。目前最要紧的是不能让鳌拜和吴三桂内外勾结。对这两派势力一定要分而治之,先除掉鳌拜,再分解吴三桂。他让皇上内紧外松,积聚力量,等待时机。万万急不得。
老臣本想帮皇上完成大业,可惜天不假年。老臣来不及了。
索尼临终前给康熙提供了最好的治国方案,凡事不可操之过急,都要徐徐图之,才是真正的定国良策。他本想帮助皇上完成大业,只可惜他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
此时的康熙虽然读了很多书,但对于治国一事,终究是没有索尼这个老人看得透彻,理得分明。索尼这是在临死前拼着最后力气殷殷叮嘱他治国之道。谁是好人,谁是奸人,该怎么做。

3以家主的身份劝告儿子
索尼最后一段话是说给索额图的,他叮嘱儿子:
你要记住,咱们索家生是大清的人,死是大清的魂,你要鞠躬尽瘁,终生辅佐皇上。
索尼这是临死前为康熙留下一支奇兵啊,要知道索尼家在朝中的势力有很大的影响力,有索尼家帮助,康熙日后行事也会方便许多。

索尼说完三段遗言,他看着康熙,康熙扶他起来,索尼连喊两声“皇上”,终于含恨离去。
我第一遍看电视时,只顾着为索尼掉眼泪,没深思为何安排他死在康熙怀中,第二遍回放,我才知道让他死在康熙怀中的深意。
因为他对康熙的忠心,因为他对大清的忠心,他死的时候,他的儿子索额图和孙女赫舍里都在跟前,按理说一个老人,临去前难道不是看着自己的孩子吗?可他自始至终看着的却是康熙,他不舍的也是康熙。这就是过去那些忠臣对皇上的一片赤胆忠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