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郭富城其实是典型的偶像派。
1990年,以初代青春偶像之名爆发。
成为年代符号。
即便跨越三十年后再去回望。
以当年爆红程度而论,他依然是漫天星光中尤其耀眼的那一颗。
而到今天。
当惯见了他在电影里的颓唐与憔悴,以及各种身份的转换穿梭。
很多人可能都已经忘记。
他是仅凭一个发型就能搅动风云的超级偶像。
但只需要一个转动手腕的动作。
记忆就纷至沓来。
偶像派是天然适合商业电影的。
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影坛正是被商业电影全面占据的舞台。
动作、喜剧和商业犯罪电影大行其道。
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双周一成”。
郭富城刚当红时,公司在短时间内给他签下了十来部电影。
皆剧本浅陋、类型芜杂。
比如其中或就包括刘德华的天幕公司创业作,传闻由王家卫和刘镇伟联合编剧的《九一神雕侠侣》,票房达2047万,是九十年代天幕公司唯一盈利的电影。
而这个时候的郭富城演技如何?
大多数人重视肢体语言胜过微表情和眼神。
但就表演而言,眼神的“定性”和“力度”非常重要。
换句话说,眼神的躲闪、犹疑与呆滞、空洞,皆是演技不够练达的原因,甚至就连对角色的揣摩和剧情的消化都处于“夹生”的状态。
而对比即知,其实在这个时候,郭富城商业电影类型的演技,就已经进阶到了足够的高度。
角色银狐,在电影中散发着一种冷冽的气息,从眼神、表情到肢体语言都极为流畅。
其表演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且极具张力。
作为一个踏足大银幕两年、仅几部作品练手的新人,确实担得起次年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的褒奖。
在接下来,他在两年内上映了个人作品十一部,除了《伴我纵横》和《赤脚小子》,其他基本都可以归入商业娱乐电影范畴。
然后他转投华纳唱片并自组工作室。
开始挑选剧本。
1996年,《浪漫风暴》上映。
新导演梁柏坚的首作,票房一举冲破千万,可谓一战成名。
郭富城将偶像力和动作天赋皆发挥到了极致。
电影是爱情、动作与剧情的混合类型,有生动的时代烙印,有缠绵悱恻的爱情,也有拳拳到肉的生猛动作以及不屈的信念。
而当年的港媒报道,将《浪漫风暴》中的郭富城称作“金像遗珠”。
这并不奇怪,在往后的岁月里,还有相当多的“被忽视”甚至是“不公”在等待着他。
但他用这部电影打开了商业大制作的大门。
惯于发掘巨星的嘉禾公司重金签下郭富城。
在1997年为他开拍了商业大制作电影《风云之雄霸天下》,这也是郭富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重磅商业电影,就当年的香港影坛而论,此前这样的超级制作只可能会交给成龙和周润发两个人。
而说到这部电影,又不可避免会论及番位和号召力问题。
很简单,当年这部电影,其实并不只是在香港夺得了中西片全年票房的冠军,据内地的非官方票房数字,其收益更达一亿元人民币之多。
这个成绩足以令绝大多数演员的拥趸眼热。
可以去看看嘉禾公司的大事记,里面有关于2006年的一条,提及「郭富城《风云雄霸天下》」。
关于海报、电影字幕及戏份对比已经讲过太多,在此不做延展。
而郭富城在出道第十年就夺得个人一番年冠,这个速度仅次于许冠文、周星驰和成龙。
以这部电影为起点,郭富城开启了商业电影的征途。
但他有个致命的缺点。
即其作品数量严重不足。
对比观察,像成龙这样几乎每一部都是大制作的情况,保持一年一部的节奏很正常,毕竟要保证质量,也要给市场一个消化的时间和空间。
但郭富城除了在2000年连续推出过两部大制作动作电影之外,后续出片频率也越来越低。
加上他又特别热衷于拍小众文艺电影,致使这个情况愈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