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从2001年到2010年,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内,他总共只拍了十部电影,其中商业电影只有五部,即《浪漫樱花》、《冲锋陷阵》、《三岔口》、《风云2》和《全城戒备》。
而从2011年到2020年的又一个十年,作品量终于开始上升,总计拍了22部电影,但商业电影占比不升反降,仅为十部,连五成都不到。
从表象而论,对于一个偶像力爆棚的演员来讲,这种策略可谓是严重的失误。
但这个“失误”其实更像是郭富城的有意而为。
新世纪伊始。
作为一个演员,郭富城应该已经察觉到,自己在表演方面存在不足。
而在观众的角度,也可以看到,他在《雷霆战警》、《公元2000》和《小亲亲》甚至《浪漫樱花》这几部电影中都表现平平,对比九十年代早、中期作品,甚至还有不同程度地倒退。
最直观的表现,是其眼神的不稳,和微表情的无措应用。
而后在《冲锋陷阵》时,眼神才开始重新定性和有力度,至《柔道龙虎榜》时焕然一新。
当然,他对表演的认知也经历了不同的层次。
比如凭《三岔口》拿影帝后,他说是张叔平帮他放下了偶像包袱。
这个观点其实很浅层,所谓放下偶像包袱,无非也就是“心无旁骛”入戏的表现,它最多可以帮助演员达到表演“自然”的程度,而他在多年前其实早就已经抵达。
再后来被谭家明导演钦点出演《父子》,谭导告诫他,「一定要挑更难的角色去演。」
他一直将之奉为圭臬并身体力行,也以这个标准拒绝了不少剧本,主要是指单纯的娱乐、爆米花和剧情浅层、角色无新意等等类型。
这个认知和标准,对他的帮助就变得非常显著。
直到拍摄《扫毒3》时,他又开始步入“追寻”电影角色的境界。
总之,一切以演技打磨为目标。
足够细心的观众,或许会发现他一直在尝试表演手段的融合。
商业浅层,而文艺深度,这是常规认知。
比如,很少有演员会在动作、特效甚至是娱乐爆米花等类型电影中,去尝试深入传递角色的情绪和感情,迄今为止,以主角而论,这种方式只在三个演员身上发现过。
第一个是周润发,参见《英雄本色》,另一个是梁朝伟,参见《辣手神探》和《无间道》,第三个当然就是郭富城。
他的案例甚至要多过周润发和梁朝伟,比如随手可列出《三岔口》、《风云2》、《寒战》和《无双》这四部商业电影,恰如庄文强导演的一句话,「郭富城的表演超过了我和电影的需要。」
但也只有这样的方式,才有可能将电影从纯粹的商业类型,变成与人性和艺术相勾连的作品。
从而令电影主题升华和更为突出。
比如《三岔口》中的“寻找”、《风云2》中的“杀与不杀”、《寒战》中的“法治与守护”以及《无双》里人性的多面与层次。
这种方式的难度,远比常规表演更大,甚至会招致失败,比如2010年的《全城戒备》就是例子。
但他的付出终究得到了回报。
比如接下来的《风再起时》,或许还将拥有更高层级的表现。
一手文艺,一手商业。
经由两部《寒战》、三部“西游”乃及《破局》和《密战》这七部商业电影的淬炼。
再结合《最爱》、《百年浮城》、《全民目击》、《道士下山》、《踏血寻梅》和《天亮之前》这六部文艺电影的打磨。
如果从《三岔口》开始计算,他用了十三年,终于以《无双》彻底贯通了商业和文艺的屏障。
就如大侠郭靖,将多门武学融为一炉,也像杨过练成黯然销魂掌,或如丁鹏掌正圆月弯刀,自此不管江湖多大,都尽可纵横。
而这条路究竟有多难,只有他自己清楚。
回头再看来路,他其实也走过少许弯路,比如“滥接”小众文艺电影。
若以完全“理性”的视角去看。
在《最爱》和《百年浮城》这两部顶格的现实、文艺题材电影出炉之后,他就该大幅度提高商业电影的接拍量,而诸如《同谋》、《圣诞玫瑰》、《天亮之前》和《六月的秘密》等电影,都尽可舍弃,一则并不能带来多少演技的锤炼作用,二则还要反伤自己的商业价值。
当然世事不能如此“非黑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