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引发孩子们的观看兴趣,邋遢大王没有采取以往 " 高大全 " 的英雄式人物设定,反而很接地气。
他一开篇就将缺点暴露无遗,个人卫生差,乱扔垃圾,并且打扮在当时非常新潮和另类。
乍一看,很像身边某个不守规矩的 " 问题少年 "。
所谓欲扬先抑,随着剧情发展,他的乐观幽默、机智勇敢、爱憎分明,以及社会责任感,才在后面的剧情中徐徐展现。
放在二三十年前,这样的设计是非常大胆的,算是某种尝试和冒险,因此电视台也不会投入许多成本为其宣传。
可以说《邋遢大王奇遇记》一经播出就火遍大街小巷,靠的是实打实的内容。
再看设计。
为了完成这部动画,编剧和导演们设计了形象、性格、身份各异的老鼠,脸谱化却又不落俗套。
在老鼠王国里,有分工明确的 " 特种兵 ":后背上长着长箭的绿毛兵,是鼠王的护卫。
弹簧状尾巴的红毛鼠,需要时尾巴可以像绳子一样拉长。
嘴巴是锯齿的黄毛鼠,伶俐的牙齿可以割断物品。
而同为老鼠,不同的角色也有着各异的个性癖好——
国王妄自尊大,小白鼠善良聪明,公主迷恋看起来雍容华贵、实际上俗不可耐的婚礼。
因为太过于新潮前卫,它的许多剧情和场景,也成了孩子们难以忘却的 " 童年阴影 "。
当第一集里,邋遢大王指责鼠族 " 偷东西不对 " 时,一大群老鼠义愤填膺地冲他齐声大叫:
" 偷东西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
毕竟,偷,就是老鼠世界的生存 " 正道 "。
这个极具冲击力的场面,恐怕要吓哭不少小孩子。
更不用说片中其他的血腥、暴力场景,比如被砍掉了脑袋或尾巴的老鼠,溺水的老鼠,对棺材和骷髅的特写 ……
给人留下的心理阴影面积,可能比《黑猫警长》中被枪射穿耳朵的 " 一只耳 " 还大。
同样让人做噩梦的,除了视觉上的冲击,还有细思极恐的情节。
它们充满讽刺和暗喻,直指现实世界的残酷。
骨瘦如柴的年迈老鼠,在半路拦住邋遢大王,举着刀子威胁他给点吃的。
因为在这里,老到只能吃、不能偷的老鼠,抓住了就会被活埋。
在这过程中,有一只老鼠本要帮邋遢大王逃出去,却中途叛变,向绿毛兵告密。结果因情报出错,被绿毛司令挖了眼睛。
因为没见过的肥皂泡,杀伤力强大的黄老鼠们起了一场内讧,最终落了个自相残杀的下场。
而喜欢音乐、阳光、鲜花和人类的小白鼠,因不与其他鼠类同流合污,被尖嘴鼠厉声指责:
" 不学偷东西,整天蹦蹦跳跳,像什么老鼠。"
一路帮助邋遢大王过关斩将的她,最终没来得及被人类社会 " 接纳 ",就被丢入了万丈深渊。
关于正义与邪恶的争辩,正确和错误的界限,对人性阴暗面的侧写 ……
在《邋遢大王》的一幕幕中或明或暗地被展现出来。
许多情节背后的含义,或许只有成年人才能看懂。
鼠类天生就是坏的吗?如果有 " 从良 " 的机会它们会变好吗?老鼠和人类必须势不两立吗?
也许拥有不同的身份,站在不同的立场时,会做出不同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