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一整个大崩溃了……
明明婆婆天天在家躺着,饭菜还是自己妈妈帮忙做。
偶尔妈妈心疼女儿要伺候婆婆,老公还会反驳:不是伺候,只是一起生活罢了。
家里都是债务,丈夫没能力还,所以女方不得不出门拍戏赚钱。
——然后遭遇了前面那些精神霸凌。
照顾你妈妈二十年,出去赚钱养你的孩子,现在你还要装无辜?
……别说姐姐患上了精神疾病,本人都想代替上天惩罚这个巨型妈宝男。
说白了,也不止是这档离婚综艺。
这两大特质,几乎支撑了所有"素人情感类综艺"的选人逻辑。
最实际的经济价值,落实到各大恋综,是所有职业殊途同归——
甭管你是潮牌主理人、自媒体达人、播音表演系学生、健身教练、模特……
最后十有八九都成了博主,微博里全是高清写真和推广。
冠有"恋综天花板"之称的奇闻cp,赵琦君和杨凯雯的微博粉丝均超过了230万,在一起(上节目)已经过了第三个年头,商业推广仍旧不断,胜过不少闯入决赛圈的选秀选手。
而恋综的兴盛,是切入视角越来越细,恋爱模式的实验也越来越多元。
但也有不变的,节目制造出来的环境——
一个美丽的泡泡,一个梦幻的人性放大器。
就比如非典型恋综《春日迟迟再出发》,八位离异人士一同踏上旅程,在一个划定的范围内碰撞,一边修复伤疤,一边小心翼翼地前进。
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婚姻,如今要养育两个孩子,吴雅婷在最后的告白环节却步了:
如果离开了这个泡泡,你还会动心吗?
说起来,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恋综赛道,磕糖是第一生产力,也算是成了行业内外的共识。
收看节目的观众只需要共情心动时的百转千回,不用承担真实恋爱的风险。——某种意义上的无责任恋爱。
而参与者无论恋爱与否,都能增加曝光率,快速混个脸熟。往积极一面想,当然是双赢。
但嗑糖和吸睛的抓马之外,还有什么?
一档好的真人秀,总该在收官之后仍有延伸。
《再见爱人》的嘉宾郭柯宇,是一个自由浪漫感性的灵魂,被绕在家庭生活中数十年,只剩下疲惫和倦怠。
一年后再上同一个制作团队的《春日迟迟再出发》,她整个人都在发光。
也是在同一档节目,一对在告白环节已经明确拒绝的男女方,却在节目录制结束之后在一块了。
论原因,还是被节目之外的真诚打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