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掀起考古潮,一张久违的熟悉面孔就能引发回忆杀。
比如热播剧《妻子的选择》女主孙莉,暌违 12 年的电视剧复出作,按理说有《仙剑》的情怀滤镜加持,多少会炸出些水花。
但,因为剧作品质不过硬和尴尬演技反响平平。其 " 老东家 " 兼该剧出品方唐人影视,再度被推向舆论中心。
这家成立二十余年的老牌影视公司,依靠古偶剧发家,曾捧出一批如胡歌、刘诗诗等耀眼明星。
早期的唐人,风光无限。却在时代浪潮中,逐渐落后。
一边是古偶帝国瓦解,另一边是转战其他赛道水土不服。即便有 " 女神 " 高圆圆坐镇的《完美伴侣》也照样扑。
除了近年作品接连折戟,唐人旗下艺人纷纷出走也给大众留下不佳印象,为其始终践行的影视制作 + 艺人经纪的造血机制蒙上阴影。
见证行业发展的唐人,为何没有建立强竞争力而一步步陷入困境,未来还能扳回一局吗?
01 拿手古偶,反成弱项?
唐人从创立之时,就自带古偶基因。
两位核心成员蔡艺侬、李国立,前者基于早期做影视剧海外发行的认知和为打出唐人的独特标签,瞄准了古装剧这片蓝海市场;后者是擅长拍古装剧的香港金牌导演。
两人合体,威力无穷。
唐人剧的目标受众锁定 15 至 35 岁的年轻人群,力争给每部作品打上 " 年轻化精品剧 " 的烙印。
凭借《绝代双骄》、《仙剑奇侠传》系列和《射雕英雄传》《步步惊心》等佳作,占领国剧市场一席之地。
唐人剧,填充了 80 后 90 后的青春。
尤其足以封神的《仙剑奇侠传》,差不多二十年过去了,豆瓣评分仍在上涨,长尾价值显著。
不仅成为后来仙侠剧的对标,还让爆红的胡歌红到现在,让刘亦菲 " 神仙姐姐 " 的红利长久延续。
然而在 2011 年播出《步步惊心》后,至今 11 年唐人再无现象级古偶剧面世。
原因之一,成败皆 IP。
回看唐人早期爆款古偶剧,无不是改编自小说或游戏。换言之,唐人剧的成功,有一部分要归功于 IP 效应。
甚至可以说,唐人是第一批吃到 IP 影视化红利并活到今天的影视公司。
曾经引以为傲的资本,却在时移世易中钝化。
人无法预知未来,否则唐人也许会重新擦亮古偶门脸的招牌。
2011 年,唐人手握《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电影改编版权,剧本都改到第六稿了,可最终没开发出来。加之版权到期,于是在 2014 年将其转让给阿里影业。
三年后,华策剧酷与嘉行联合打造的剧版爆红。虽同年上映的影版失利,但这或许是唐人与转机最接近的一次擦肩而过。
其实,2016 年唐人打算翻拍《仙剑奇侠传》电影,复制剧版神话,无奈因为跟大宇的版权纠纷问题,2017 年项目终止。
从踩中风口到错过风口,唐人古偶优势减弱。而题材红利鼎盛期已过,红海市场鏖战中,唐人的其他 IP 改编剧一路走低。
核心主创被竞争对手高价挖走,唐人古偶剧制作水准下降,则是口碑崩盘的导火索。
古偶剧 " 外观 " 如何,主要取决于把关视觉效果的导演、造型、服装、美术四大要职人员的水准。
就像《仙剑》系列集结了导演吴锦源和梁胜权、造型设计陈顾方、服装设计宋晓涛、美术设计何剑声。
《步步惊心》召集了导演吴锦源和林玉芬、造型设计陈顾方、服装设计方思哲、美术设计何剑声。
被两部爆款剧带飞的,不止唐人和演员,还有幕后主创。预示了创作人才的流失。
随着梁胜权、陈顾方、方思哲被欢瑞挖角,宋晓涛被于正的欢娱撬走,何剑声转投梦幻星生园麾下,唐人元气大伤。
更重要的是,金牌主创出走,增强了竞争对手的实力。
梁胜权执导的《古剑奇谭》,陈顾方负责造型、方思哲设计服装的《锦衣之下》《琉璃》,宋晓涛把关妆造的《陆贞传奇》《延禧攻略》,何剑声担任美指的《金玉良缘》《寂寞空庭春欲晚》,给唐人的古偶剧带来极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