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锁定中女题材,后者发力短剧赛道,内核都是都市 " 她剧集 ",但悬浮感满满、成绩平平。
唐人在陌生领域,没能吃到女性红利。非但未挽回颓势,更因暴露出制作短板前景堪忧。
外来资本扰乱影视行业规则,在一片乱象丛生中,唐人没有及时调整生存方式,曾经的老牌影视公司反而变成了 " 新手 "。
对市场缺乏敏锐前瞻性,对大众审美缺乏与时俱进的洞察力,对网台剧制作不能丝滑切换思维模式。
唐人破旧立新的脚步太慢,被对手甩在身后,转型困难。
03 内忧外患,自救破局
" 影视制作 + 艺人经纪 " 双轮驱动,唐人堪称玩转此模式的 " 鼻祖 ",尽管蔡艺侬几度否认唐人剧对自家艺人的依赖。
比起外界说的人带剧,她更偏向唐人打造精品剧来捧新人。
的确,早期爆款古偶剧捧红了胡歌、刘诗诗、林更新、古力娜扎等 " 花生 "。但随着造星机器失效,对艺人的加成减弱。
《梦回》不仅没捧红旗下的李兰迪,反而因造型和演技遭到群嘲,无脑剧情更是加速拖累演员口碑。
而且,唐人似乎一直深陷留不住人的 " 魔咒 "。
影视资源分配不均、又限制艺人接外戏,影响艺人发展并令粉丝颇有微词;公司转型难,无法为艺人持续赋能;
艺人鲜少参加综艺,曝光度不足、作品空窗期又较少营业,使上升期红利流失和头部艺人青黄不接;
当黑料满天飞,滞后的危机公关没能及时保护艺人等原因,导致旗下艺人纷纷离巢。
林更新、金晨、颖儿、蒋劲夫,或因上升期给新人作配不服气,或因没享有合同约定的宣传权利,或因被 " 雪藏 ",强硬解约。
孙莉、刘诗诗、古力娜扎、袁弘,则约满不续。
唐人 " 三宝 ",只剩胡歌。唐人 " 一姐 ",一代不如一代。
而核心艺人出走又牵连唐人的影视业务,毕竟 " 影视制作 + 艺人经纪 " 深度绑定是让唐人站稳脚跟的核心竞争力。
唐人不是没有自救。在筹备上市前,就打算用明星持股方式绑定头部艺人。
根据 2015 年登陆新三板时,唐人公布的股转说明书显示,旗下艺人胡歌、刘诗诗、古力娜扎分别持有公司 2.47%、1.18% 和 0.2% 的股份。
但 2016 年底刘诗诗、古力娜扎清空唐人所有股份,前者约满离开。
2017 年胡歌减持。这被外界解读为:唐人危机将至。
或许为了稳定民心,蔡艺侬澄清这是场 " 乌龙事件 "。三人不过是换了方式增持股份,或由原来的间接持股变为直接持股。
然而,资本绑定仍留不住艺人。古力娜扎与唐人和平分手,让旗下女艺人级别从一线直接掉到二线。
目前,除了 2002 年签约的元老胡歌,唐人还有 2014 年签约的陈瑶、胡冰卿、韩东君,2015 年签约的林一,2016 年签约的李兰迪,和今年 4 月刚加盟的苏青等 10 位艺人。
有了前车之鉴,唐人一边继续采取艺人持股策略,把韩东君、李兰迪等人纳入明星股东名单。另一边,逐渐放宽艺人接外戏,与其锁住艺人,不如放养创收。
韩东君除了参演《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等主旋律大片,还主演了慈文的《极速青春》和完美时空主控的《人生若如初相见》。
胡冰卿则在央视、企鹅影视、博纳影业联合出品的《特战行动》,和中影股份、华录百纳操盘的《暗恋橘生淮南》里演女一号。
林一主演了企鹅影视、双羯影业联合出品的《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和完美影视主控的《昔有琉璃瓦》。
李兰迪在幸福蓝海、完美影视出品的《舍我其谁》,和芒果超媒主控的《别想打扰我学习》担纲女主。
但,这些已播的外戏大部分不算 " 好饼 ",对唐人艺人的加持相当有限。
在涵盖 80、90、00 三代的艺人主力军里,能打的,只有低产却早已成为内娱中坚力量的胡歌。
这也暴露出蔡艺侬以前选择艺人按照个人审美喜好的弊端——性格偏 " 佛系 " 的艺人,因事业心不够强而战斗力相对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