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东方「起死回生」的速度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旗下东方甄选直播间流量暴涨,多次登上全网热搜,账号粉丝量也火速突破了1700 万。
还顺势带动了新东方在港美两市的股价,其中,6 月 16 日的港股价相比 4 月最低点超涨了近1167%,虽说当前股价有所回落,但也比 6 月初高了不少。
△ 6 月贡献了绝对的涨幅
这一切都发生得太快,甚至很多人的记忆都还停留在俞敏洪独坐直播间 闲聊的时候。
△去年底 " 双减 " 落地时,肉眼可见的憔悴了
那时新东方遭遇了 " 双减 " 大棒,虽顶住了庞大清退压力得以「体面离场」,但公众的赞誉难以买回资本的信心。不仅公司营收遭到重创,股价也在接连跳水,市值蒸发了近 90%。
△裁撤 K12 业务影响巨大 数据来源:Tiger Trade
社会舆论的惋惜声 似乎还没散去,看似前路未明的新东方怎么那么快就杀回来了?
直播电商行业早在 2021 年就成了「两万亿级别」的市场,竞争激烈不说,以头部主播占据绝对市场资源 的马太效应依旧十分显著。
在这片大红海里游泳,一开始俞敏洪也差点「淹死」。
△粉丝牌能遮挡焦虑下的发际线
早期在自己账号里直播卖书,老俞一套引经据典 + 诗与远方 都只换来了场均几十万的低交易额,而今年初,专门设立的东方甄选带货账号在开播后也「潜水」了很久。
在直播的头两个月,东方甄选的 27 场直播仅仅卖出了500 万元 左右的商品,场均销售额 17.37 万,更尴尬的是,粉丝量才增加了十几万。
△「真还传」下的罗永浩,带货比卖手机赚得多了去了
这两个月的总成绩还不如罗永浩首次直播带货1.1 亿销售量的零头,同样都是从新东方出来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当时很多媒体都在质疑新东方 是不是真不行了,难道直播带货仅仅是一次垂死挣扎吗?
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东方甄选开创的「双语直播」模式彻底火了。
△跨界后的降维打击
这种直播模式表面上是新东方的传统艺能——「英语 +××」,但背后其实是新东方鼓励发挥教师个人 IP 的长久努力。
说到这个问题,自然也绕不开罗永浩。作为新东方最有辨识度 的一位「前名师」,他从前互联网时代一路活跃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靠的就是自己「彪悍人生」的醒目 IP。
△彪悍与逼兜,缺一不可
罗永浩的这种风格在新东方时期非但没被学校打压,反而还被发扬光大,成为终身财富——让他在收获「行业冥灯」美名后照样能四处蹦跶。
跟老罗一样,东方甄选直播间之所以能焕发第二春,靠的就是老师们找对了魅力输出 的正确渠道——个性教学 式带货。
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长板效应」,平时上课怎么教,这货就怎么卖,根本不需东施效颦般在直播间里无脑大喊:家人们给我买!给我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