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被 " 珍宝海鲜舫 " 沉没的消息刷屏了。
有人惋惜,有人伤感,有人愤怒 …… 毕竟 5 天前,它才在香港市民的依依不舍中黯然离港。
受疫情影响和牌照问题,珍宝海鲜舫餐厅已经经营不下去了,投资公司决定让船只驶离香港,前往东南亚维修。
当日一大早,不少市民到场送别这座 " 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食府 ",有人拿起画笔作画,有人回忆起以前常常在里面吃饭的时光 ……
没想到船只 19 日行驶至西沙群岛附近水域时遇上风浪倾侧,全面入水翻转,万幸的是未有任何船员受伤。
有网友感慨 " 人离乡贱,船离港沉 ",只能说世事无常,像杨千嬅《集体回忆》里唱的:" 纪念沿路铺展都变名胜,原来悼念竟倚赖眼睛。"
商战、血汗与生命,铸成了珍宝海鲜舫
在 2009 年的一篇食评中,一位 bloger 讲自己在珍宝海鲜舫点的美食,有 " 甘香可口令人回味的蜜汁烧风鳝 "、" 香喷喷的法国鹅肝海鲜批 "、" 有外在美及內涵的鸳鸯炒饭 "、" 清香但不太甜的桂花圆肉杞子榚 "……
最重要的,是可以一边用膳一边欣赏窗外的海港风光,十分写意,侍应也殷勤有礼,所以在这里吃东西贵一点也是值得的。
这次听闻船只离港,家住香港仔附近的孔小姐也说,自己十多年来都坚持周六跟婆婆到珍宝饮茶,珍宝海鲜舫对她来说就如 " 珍宝 " 一样。
这个地方对港人来说,是他们成长回忆里的一个重要连结,过大节、接待客人、陪长辈吃饭 …… 都会选择这里。
海鲜舫的前身,其实是 " 歌堂躉 "(歌堂船)。渔民们把自己的船改成水上酒家,只做预约席,一有大时大节结婚嫁娶,渔民们就开着小艇围在歌堂船旁停泊,摆酒摆个三天三夜,非常热闹。
由于附近还有一些坟场,有人也会在完成殡葬仪式之后到歌堂船上吃席,水上人家的人生大事哀乐回忆,都浓缩在这 " 歌堂船 " 里。
后来南北行的商贾越来越多,渔民预约制的歌堂船限制多,彼时酒楼常见的 " 鱼缸气泵 " 还没出现,内陆没咸水,市民们想吃海鲜只能去香港仔,有发展商便瞄准商机,把部分船改成开放的大酒楼,专门接待外宾贵客用,外称 " 海鲜舫 "。
自此,海上 " 商战 " 开启。
五十年代初,海鲜舫发展至全盛时期,最多有十多艘海鲜舫停泊在香港仔避风塘,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太白海鲜舫。
太白海鲜舫几经易主,后来被王老吉集团收购,随之同行竞争对手海角皇宫也加入战局,在原艇旁造了个三层高的 " 海角皇宮第二金銮殿 ",子母船一起赚钱。
这引起了澳门赌王何鸿燊的注意,赌王豪气出手,直接把海角皇宫整套拿下,旧船开去澳门当赌船,金銮殿就留在港作海鲜舫运营。
这样一来,太白自然不甘落后,不断扩建改造,最壕时食客来吃饭就送象牙筷子。
一艘船还不够,王老吉还想再发展更大的海鲜舫,便集资筹建珍宝海鲜舫。
没想到,大吉利是,开工就出事。
1971 年 10 月 30 日,距离开业只有六天了,却因为有工人在烧焊时火花点燃易燃装修物料而引发四级大火。
当时家住香港仔避风塘的渔民亲眼目睹火势冲天的场面,也心惊胆战,害怕大伙蔓延到自家艇子,幸好大伙扑灭得快,那是当时的政府,动用了亚洲最大的 " 葛量洪号 " 来灭火。
只可惜,火扑灭了,新造好的海鲜舫也被烧毁了,酿成装修工人和附近渔民 34 死 42 伤的惨剧。
不幸遇难的工人里,大部分都是油漆工,年龄最小的才 14 岁,而很多都是家中顶梁柱,悲剧一发生,数十个家庭瞬间陷入困境。